文/夏悠悠
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大沽之战中,中国守军英勇抗击,经过六个小时的激战后,大沽炮台沦陷。八国联军直逼天津。危急关头,清廷急令此前奉命保护京津铁路的聂士成率部火速增援天津。
聂士成,1836 年生于安徽合肥的一户农家。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聂母生性刚烈,七十几岁还经常打拳。母亲的言传身教塑造了聂士成坚强果敢的性格。他从小兵做起,一路升至总兵。中法战争中,他主动请缨增援刘传铭部队,前往台湾抗击法国人。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辽东大高岭,聂士成部队坚守 10 余天不言退,被认为是甲午战争中唯一打过胜仗的清军部队。战后,他被提拔为直隶提督。聂士成还是位儒将,他曾巡游中俄朝三国边境城市 8 个月,行程 2.3 万里,记录下地形地貌、驻兵情况、驿站道路,著有《东游纪程》《东征日记》及诗文数篇传世。
聂士成
临危受命,直至死神降临,依旧保持着向前冲杀的姿态
1900年7月5日,裕禄召集聂士成、马玉昆会商制订了对租界实施"三面进攻之计"。一面从西南进攻租界,由聂士成部担任;一面从北向南先进攻老龙头车站、东机器局和租界,由马玉昆部担任;一面从西面进攻租界,由罗荣光、何永盛部担任。武卫前军后路统领胡殿甲除派一部助攻东机器局外,其余策应机动。义和团曹福田、张德成部配合清军进攻联军。这标志着天津保卫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聂士成当即在直隶总督裕禄面前立下壮誓:"士成在一日,天津有一日;天津如失守,士成不见大帅!"
1900年7月6日,清军向天津租界"三面进攻之计"开始实施。聂士成在小西让城墙的土台上,架设两门大包,首先轰击租界,晚间,聂士成精选勇弁100人,组成突击队,乘船渡过,潜入跑马场,同300余名联军展开激战,毁敌楼3座。哨官柴和贵突击在前,触发地雷受伤,仍指挥作战。聂士成率部迅速占领跑马场和八里台,打退了英军1个连的反击。罗永光、何永盛部和义和团从马家口进攻租界。何永盛部乘聂军的猛烈攻势,突然插入日军阵地,俘日军11人,缴获大炮3门。租界联军支持不住,进入地道。同时马玉昆部连日进攻老龙头车站,与联军鏖站,士气高涨。胡殿甲部5次炮击东机器局,局内烟雾迷天,联军被击毙甚多。联军急忙拆断通往租界的浮桥,驻守盐蛇的清军开炮轰击,击死击伤联军多人,清军也有较大伤亡。当晚,淮军营官蒋顺发、周行彪和义和团张德成部,在马家口一带抗击来犯的联军,合力将敌击溃,乘胜追到租界,烧毁洋楼多处,接着,聂士成部又攻下租界东南的小营门炮台。
聂士成与士兵合影
1900年7月9日凌晨,联军约6000人分两路向八里台反扑。在八里台之战——聂士成生命中最后一战中,他实际上已是身处绝境:正面,是2000多人的英美日联军,背后,500名日军步步逼近;部下连日苦战、喋血近二十昼夜,粮弹告罄;己方友军,早已不打招呼地提前"转进",进退无路、腹背受敌、无援可增,唯有孤军死战。在敌军合围前,他本有机会撤离,但他就没打算离开,而是换上象征荣誉的武官礼服,坦然地走向了战场。
敌人的炮火异常猛烈,铁了心要消灭聂军。聂军逐渐支撑不住,有士兵开始往后撤退。聂士成横刀立马站在桥上,亲手杀了一个脱逃者。他环顾手下,一字一顿地说:"今日我死战到底,往后退一步就不是大丈夫。"说完,跃身上马。
管带宋占标拉住他的缰绳,请求他不要孤身冒险。"吾未瞑目,必尽吾职。" 聂士成大吼一声,去意已决,他挥刀砍向宋占标的手腕。宋占标只得松手,随后,追随聂士成冲向敌阵。
身着鲜艳官服的聂士成立刻成为联军的攻击目标。子弹嗖嗖嗖地飞过来,炮弹在他的周围炸出一个个土坑。聂士成的战马中弹倒地。他马上换一匹马继续冲,如此连换 4 匹马。最终,他双腿被机枪打断,腹部被弹片划破,肠子和胃等内脏都流了出来。直至死亡降临,聂士成依旧保持着向前冲杀的姿态。
残酷的现实,令聂士成死不瞑目
德国军官库恩曾担任过聂军的骑兵教官,跟聂士成相熟,他找来一条毯子,盖在聂士成千疮百孔的尸体上,又派人把尸体送还聂军。哪知道途中,杀出一伙义和团,试图抢夺聂士成尸体,他们要戮尸报仇。洋兵驱散了义和团。收殓聂士成尸身的是他的老部下王怀庆(后来的民国 "马桶 " 将军)。他为聂士成拭血净面,整理衣冠,装殓人棺,最后也是由王怀庆护送聂士成棺椁回原籍安徽。
聂士成铜像
裕禄为聂士成请求朝廷赐恤,遭到载漪、刚毅等人反对,后来慈禧下诏称聂士成 "误国丧身,实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直到 1902 年,在聂士成故交周馥等人请求下,袁世凯代为聂士成请恤,称其"秉性忠贞,践履纯笃,事亲极孝,居官极廉。驭众严而有恩,遇事勇而有断,沉毅果敢,威望绝伦。"清朝当局才追赠聂士成太子少保,著照提督阵亡例赐恤。
2000年,在聂士成为国捐躯 100 周年之际,天津市政府在八里台以南建了一座聂士成铜像以示缅怀,镌刻:将军驱骑刀光寒,一跃桥头此生瞻。聂公当年激扬处,多少青松配雨寒。
(编辑 武慧生)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 获取链接
- X
- 电子邮件
- 其他应用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