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寿县孙氏家族与近代中国企业
明朝洪武年间,安徽省寿县孙氏家族由山东济宁迁来,世代耕读传家,至明末清初,孙氏家族通过经商开始致富。清代中叶,孙氏家族通过科举考试,逐渐在政治上取得显赫地位,特别是孙家鼐在1859年中状元后,影响盛极一时。清末直至民国年间,孙氏家族又通过发展企业,如面粉业、银行业、水泥业、煤炭业、食盐业等,再开风气之先,为我国近代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氏家族与近代面粉业 孙氏家族最早投资的企业是面粉业。1897年9月,孙多鑫、孙多森兄弟与亲友集资在上海莫干山路购置50亩地作为厂房,筹建了阜丰机器面粉有限公司,1900年6月正式生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1922年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元气,又开始向我国大量输入面粉,一些小面粉厂破产倒闭。但阜丰公司仍稳步发展,先后租办了上海长丰等五家面粉厂。其时,阜丰系统日面粉生产能力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工厂日生产能力的11.39%。 孙氏家族与近代银行业 孙氏家族对我国近代银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1905年夏,孙多鑫奉直隶总督袁世凯召唤,任天津官银号总办。其时,周学熙任天津官银号督办。周、孙通力合作,盘活了天津官银号集聚的资金,支持了天津工商业的发展。 1906年,周学熙、孙多鑫投资兴办了启新洋灰公司。它是在曾被英商骗占、后被收回的“唐山细绵土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公司投产后,效益极佳。 孙氏家族与近代煤炭业 孙氏家族与煤炭业发生联系是在1907年参与创办滦州矿务公司。因英人占据的开平矿产无法收回,1906年8月周学熙等计划在开平矿附近设立一个滦州矿务公司,希图“以滦收开”。此举得到直隶总督袁世凯的支持。孙多森协助周学熙开展了各项筹备工作。此后,滦州矿与开平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终因势单力薄,未能打败开平矿,被迫接受开平矿的建议,实行开、滦合并。周学熙、孙多森等人虽然未能实现初衷,但此举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孙氏家族与近代食盐业 1893年,孙多森迁居江苏扬州后,向其姑父何维健租用盐票,经营食盐运销。1895年,孙多鑫离开两广总督幕府后,也来到扬州。这样,兄弟两人合力经营食盐运销。食盐运销利润大,风险也大。兄弟两人在积累一些资本后,便转而经营面粉业。 |
下一篇: 胡晓:近20年来大陆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研究述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