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鲁迅说,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

2020-09-02 21:46:14 来源: 文旅中国

鲁迅一生说过很多话,多到后人难辨真假,甚至还有一个搜索系统专门用来查这句话到底是不是鲁迅说的。而像“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这样很像广告带货的话,却真的是他说的。全句是,“我以为许多事是做的人必须有一门特长的,譬如标点只能让汪原放,做序只能推胡适之,出版只能由亚东图书馆”,出自《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续编》。

8月末,北京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举办了一场“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展出9种重要文献,包括目前最完整的《胡适留学日记》手稿、陈独秀《序》、胡适《跋考证(一)(二)》以及胡适与友人往来信札等。

纸张不会说话,但不妨碍我们去寻找那个100多年前的小小的出版社。

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中国的“文化出版与传播中心”。1913年,现代出版发行家汪孟邹在上海创立亚东图书馆,其前身为安徽第一家新式书店——安徽科学图书社,在陈独秀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书店迁至上海。刚到上海时,汪孟邹在现在的福州路一带租了一个小房子,只有一层楼,外面挂了一个洋铁皮的“亚东图书馆”招牌,就算开张了。但很快,这里就成为新潮思想与进步文化的活跃地。

《胡适留学日记》是民国五大日记之一,记录了他在留美期间的社会见闻、对时代的困惑与思考。而网络流传的“打牌”段子,更让这份日记家喻户晓。但很少有人知道,《胡适留学日记》最早是由亚东图书馆以《藏晖室札记》为名,于1939年整理出版。此后,才有商务印书馆、安徽教育、湖南岳麓书社等多家出版社依照“亚东版”,以《胡适留学日记》为名重印出版。

展览展出的《胡适留学日记》,都是胡适亲笔手稿,18册,50余万字。作为一个历史八卦爱好者,我看到了一篇《归娶记》。文中明确记载了胡适1917年12月16日离京回绩溪,迎娶江冬秀的始末。其中有对江冬秀的第一印象、婚礼的参加者、行礼次序、演说,甚至结婚礼堂的平面图。胡适也在文中表达了婚姻观和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态度。

好了,胡适大家都认识,那汪原放是谁?

他生于1897年,是汪孟邹的侄儿,13岁时就进入安徽科学图书社当学徒,1913年跟随叔父到上海亚东图书馆,逐渐成长为骨干编辑。他是胡适的粉丝,特别赞同《论白话》《论标点符号》等论述,又受英文图书版式的启发,于是开创了新式标点古典小说的先河。1920年,标点、分段本《水浒》由亚东图书馆出版,瞬间就成了畅销书。所以,“标点只能让汪原放”。

作为一个出版人,也是商人,汪孟邹非常擅于策划,而且实现了市场和思想的完美结合。陈独秀和胡适都是他的安徽老乡兼好友。每当囊中羞涩要向出版商贷款,陈独秀就去亚东图书馆坐几个小时,直到汪孟邹主动问他是不是缺钱,然后拿钱让他带走——这种关系就特别好。

1923年,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论战——“科学与人生观”,被梁启超誉为“替学界开一新纪元”。三大派别——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展开了激烈交锋,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几乎全部下场,论战文章字数高达“煌煌二十五万”。而在亚东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人生观〉序》中,汪孟邹把陈独秀和胡适两个老朋友引斗到一起,造成一波三折的论战。出版社这场古灵精怪的策划,很是博足了时人的眼球。

而最能体现鲁迅那句广告语的事件,当属亚东版《红楼梦》的出版。

1920年12月,亚东版《红楼梦》(标点自然也是汪原放的手笔)即将付梓,准备发预售广告,邀请胡适代撰一篇考证或新序,这就是后来的《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考证》将红学的考证内容限定在作者、版本、时代三个方面,得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传结论,自此开启红学研究的新时代,俗称“新红学”。

这让过往红学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难以接受,他在自己考证《红楼梦》的研究《石头记索引》第六版中,表达了对胡适观点的不认可。随后,胡适又发表《跋考证》一文,其中含“答蔡孑民先生的商榷”,直言蔡元培所用方法过于守旧。就这样,两大学者就《红楼梦》不同的研究视角展开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论战。论战并无结果,但思想的火花闪耀夺目。

据不完全统计,40年间,亚东图书馆约出版300种书,多以皖籍人士(毕竟老板是安徽人)的著述为主,兼及友人著作。其中以陈独秀的《独秀文存》、胡适的《尝试集》和高语罕的《白话书信》最为畅销。

在整个民国出版史上,亚东图书馆的出版量不算大,但为新文化书刊的出版出了相当大的力。1919年恽代英办武昌“利群书社”、1920年毛泽东办长沙“文化书社”,当时由陈独秀做担保,向亚东图书馆贷款。

1953年,亚东图书馆歇业,几乎同时,汪孟邹病逝于上海。而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手稿,知道亚东图书馆,是在这个展览中,时隔67年。坦白地说,我很想找找胡适的“打牌”日记,不过泛黄纸张和相片上,笔力依旧,已不见当初少年。

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4c1fb9fe-e5cf-4269-af7d-03c9eb22d0a5&categoryid=&categoryname=%E6%9C%80%E6%96%B0%E8%B5%84%E8%AE%AF

此文不敢写更明白,例如亚东是1953年被上海军管会勒令歇业。汪孟邹就死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第二十一章 “三大主義”陳獨秀于1915年6月中旬從日本返回上海,住在法租界嵩山路吉誼里21號樓

  第二十一章 “三大主義”   陳獨秀于1915年6月中旬從日本返回上海,住在法租界嵩山路吉誼里21號樓一樓一底磚木結构的樓房,和闊別一年、患病咯血的妻子高君曼團聚在一起。20日,老朋友亞東圖書館經理汪孟鄒為陳獨秀等設宴洗塵。   9月15日,由陳獨秀主撰的《青年雜志》出版。陳獨秀在二次革命失敗后,苦苦的沉思、求索,所獲結論是:救中國、建共和,首先得進行思想革命,這是他辦雜志的原因。   1916年9月1日,陳獨秀將雜志名稱改為《新青年》。陳獨秀在自己辦的雜志上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敬告青年》,便擂響了思想解放運動的戰鼓。他“涕泣陳辭”,寄希望于活潑之青年,呼喚青年“自覺其新鮮活潑之价值与責任”,號召青年“奮其智能,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他提出6項標准,即: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陳獨秀6項標准的主線是科學与民主。所謂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和哲學,重在提倡科學精神,尊重科學規律。所謂民主,它的對立面便是封建專制,科學与民主是檢驗一切政治、法律、倫理、學術以及社會風俗、人們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唯一准繩,凡違反科學与民主,哪怕是“祖宗之所遺留,圣賢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會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1916年秋冬,陳獨秀以《新青年》為陣地,積极發動了文學革命。這場革命的主將是陳獨秀,急先鋒便是留美學生胡适。   胡适名洪騂,字适之,安徽績溪人。早年肄業于上海中國公學,接触新學,信奉進化論。1910年赴美國,先后就讀于康乃爾大學和哥侖比亞大學,從學于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獲博士學位。   陳、胡兩人并不相識,但不謀而合,都在思考中國文學的改革問題,因此一經書信來往,便成了好朋友。   陳獨秀同胡适建立聯系,是通過老朋友汪孟鄒的幫助。汪与胡是同鄉,1915年10月6日,汪孟鄒寫信并寄《青年雜志》一冊給胡适,告訴他這個雜志是皖人陳獨秀主編,并向他約稿。12月13日,汪再次寫信給胡适,重申陳獨秀約稿之懇切。1916年2月3日,胡适寫信給比他大12歲的陳獨秀說:“今日欲為祖國造新文學,宜從輸入歐西名著入手,使國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觀摩,然后乃有自己創造之新文學可言也。”   胡适認為,國語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而白話則是一种活語言,白話不但不鄙俗,而且甚优美适用。...

朱蕴山(1887~1981)男,汉族,又名朱汶山,安徽六安人。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学堂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曾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

朱蕴山 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3-12-23 10:22:26 浏览次数:143 次 【字体:小 大】 朱蕴山(1887~1981)男,汉族,又名朱汶山,安徽六安人。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学堂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曾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是著名的中国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革命的坚强战士,参与筹建农工党,是民革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光绪三十二年,朱蕴山到安庆,考入安徽巡警学堂。徐锡麟很赏识这个思想激进的学生,介绍他加入光复会。朱蕴山则对徐锡麟誓死反清的爱国热情非常敬仰。光绪三十三年7月6日,徐锡麟率众举事,在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当场击中安徽巡抚恩铭。随后,朱蕴山等人紧随徐锡麟进占安庆军械所,终因弹尽势孤,与围攻军械所的清军激战四、五小时之后,朱蕴山同徐锡麟一起被捕。次日,徐锡麟英勇就义,朱蕴山被押至刑场陪斩。徐锡麟在刑场上矢志不移,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使他受到强烈的震动,决心完成烈士未竞事业。9月,朱蕴山获释并被驱逐回乡。是年冬天,重返安庆。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宣统三年(1911 年)武昌起义胜利后,朱蕴山回六安、霍山、舒城一带宣传革命,招募青年,组织青年军,这是当时保卫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一支生力军。不久,袁世凯窃踞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掀起一股复辟逆流后又强奸民意,公然称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讨袁斗争。民国5年(1916 年),朱蕴山与段瑞兰、杨允中、沈子修等密谋在安庆组织武装起义反袁,组织安徽讨袁第一军,成立讨袁临时军政府,声援云南蔡锷讨袁义举。不料事泄,袁世凯心腹倪嗣冲密令缉拿革命党人。为了掩护同志,朱蕴山再度被捕入狱,直到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袁声中毙命,朱蕴山才重新获得自由。 民国6年2月,朱蕴山秘密来到芜湖,参加当地的新文化运动,并积极进行反对安徽军阀倪嗣冲的斗争。同年6月初,朱蕴山到上海,会见同乡好友,商量反倪对策。亲自撰写《燃犀录》(又名《倪嗣冲祸皖记》),列举倪嗣冲的种种罪行。他将《燃犀录》油印了100 多份,分寄京、津、沪、汉同乡会,呼吁他们团结一致,救乡救皖。9 月间,朱蕴山赴北京,访问陈独秀、胡适等人,商谈反对倪嗣冲“安武军”问题,得到他们的赞同和支持。为了迎接孙中山北伐,朱蕴山离京南下,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