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关城门 正阳关城门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关城门位于六安市寿县,年代为清。 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 淮上古镇正阳关,虽在历史上屡遭兵燹和洪水的侵害,但至今仍保存有三座建于大清同治年间的古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已毁于解放前)。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座城门的内外门额上均镌有古人的题字,字体或雍容端庄或遒劲苍润,非但含义深刻、意味隽永,而且还是难得一见的书法珍品。正阳关原有民筑土圩以御洪水,清同治五年(1866年)寿州知州施照,在土圩旧址上“改筑城垣……,城周围七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计四里三分。女墙一千三百七十垛”。城设四门,上有城楼,城门内外均有石刻题额。 东门内额题字:朝阳;外额题字:熙宇春台。朝阳:即东方初升的太阳,此题字寓意人们对正阳寄予无限美好的希望,愿正阳就像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蒸蒸日上。熙宇春台,此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用今天的话说,众人兴高采烈,好像去参加丰盛的筵席,又像是在温暖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一派和谐景象。“熙宇春台”意为人们登上东门,心情就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那样舒畅。这样既指东门的高大,又指其四周风景怡人,是众人游玩的好去处。 南门内额题字:解阜;外额题字:淮南古镇。“解阜”出于舜帝《南风歌》,据《史记》乐书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歌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为做官者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收入,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淮南古镇,意指正阳关是淮南国的古镇,言其历史之悠久也。据《史记·黥布列传》载,汉高祖三年,九江王黥布归汉,“四年七月(即公元前203年7月),立布为淮南王”,寿春为淮南王国地,正阳关当然也归淮南国管辖,故有“淮南古镇”之称。 西门原内额题字:西映长庚;原外额题字:淮流管钥。西映长庚,语出《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庚即金星,亦名太白、启明,昏见为长庚,旦见为启明。“西映长庚”意为:黄昏时节,长庚星伴随着夕阳的余辉一道映照在西门上,主要讲述是夕阳西下时的西门美景。淮流管钥:正阳关是淮河水运重要枢纽,七十二水通正阳,东可至扬州,西可入桐柏,北通颍阜,南溯大别山。“淮流管钥”意为西门就像是淮河上一把能控制淮水流量的钥匙,言西门对淮河水运的重要性,是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淮南过来的一条日本鬼子炮艇,从淮河上向城门楼猛烈轰击,炸垮了西门。 北门内额题字为“拱辰”,外额题字为“凤城首镇”,“拱辰”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为做官从政者,要以“官德”为先,以德服人,这样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那样,团结在你的周围,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晋潘安仁《籍田赋》有“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句。凤城首镇,意为正阳关为凤阳府内第一大镇。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扩大家乡凤阳府的管辖范围,曾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将寿州划入凤阳府。据明嘉靖寿州志云:“明兴,高皇帝为寿春府,寻改寿州隶凤阳府”。正阳属寿州,帮正阳亦属凤阳府。又因正阳关“七十二水通正阳”,得水运之利,擅舟揖之便,商贩辐辏,是淮河中游重要物资集散地,自明代成化元年设立收钞关以来,一直是淮河中游的商贸大镇,有“淮南第一镇”之誉,故有“凤城首镇”之说。 由此可见,正阳关城门门额题字大部分出自《道德经》、《诗经》、《论语》、《史记》等典籍,含义隽永,确实值得游人驻足品味三思。正阳城墙于1940年被国民党桂系部队拆除,东、南、北三座城门仍保存至今。 2012年,正阳关城门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主体及向外东、南、西、北各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正阳关古镇范围。 >>刘少海宅 千年古镇正阳关镇位于寿县县城西南30公里处,东邻正阳关农场和板桥镇,西临淮河与颍上县相望,南连迎河镇,北与丰庄镇接壤。正阳关镇,又名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正阳关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水路七十二水通正阳,陆路今310省道纵贯全镇。从前“舟车四达、物盛人众”,“户口殷繁、市廛绕富”,“帆船竞至、商贾沓来”,曾是鄂、豫、皖三省二十四县商品集散中心,全国有八个省在正阳关设有会馆,古有“凤城首镇”之誉(因正阳关古属凤阳府)。今为皖西著名的商贸旅游重镇。城北门(门额凤城首镇)、城西门(门额淮南古镇)及玄帝庙、羊石雕塑等是正阳关镇标志性建筑。 “七十二水通正阳” (下)……赵阳 发布时间:2014-08-05 信息来源: 无部门 阅读次数:384[字体:大 中 小] 说正阳关人杰地灵并非虚言,从正阳关人的举止作派就能看出端倪。只要是正阳关街上的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主人早晨起床眼皮一睁,先要做的不是烧锅吃饭,而是捅开炉子烧开水,泡上一壶好茶,慢条斯理喝上一气。喝茶的当口,住在一起的邻居常常窜到一起,互相夸赞一番对方的茶叶,说说国际国内的大事及方圆左右的传闻逸事。头壶茶喝完,续上水,然后才精神抖擞地下铺板,打开店门做生意。正阳关街面上有不少铁匠铺,这与当年造船业兴旺有关。铁匠铺烧开水当然不会再另开炉灶,在捅开烧火炉子的同时,一天的营生也就开始了。现在造船已不再需要铆钉之类,铁匠锤下锻造的对象换成了锄、锹等物,都是当地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所用的工具。锄呈半圆状,俗称“月牙锄”;锹四方四正,俗称“湾锹”。原来,淠东冲积平原积累的沙土松软稀碎,农民锄地无须像其它地方用“锛锄”敲碎田间的坷垃,月牙锄的两角便于锄地时挑削去禾边的杂草;“湾锹”相对“岗锹”而言,块头较大,方便农民挖地、起土。每天一早,正阳关就会响起一片“叮叮铛铛”的锻造敲击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街人习以为常。正阳关的店临街为门面,门面后为天井,天井里都是青砖漫地,筑有花坛,栽种了栀子、月季、石榴类的花草。连着天井的后面为店家的厅房。邻居间无论穷富,家家厅堂都悬挂着名人字画。外人到了正阳关,你纵然贵为君主、富可敌国,不一定受本地人待见;但当知道你是位文人名人,立时就能赢来一脸的敬畏,马上就有人手捧宣纸,请你留下“墨宝”。正因为文风昌盛,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正阳关出了多少人物,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被誉为“黄埔四杰”之一的高语罕,狂草大师司徒越,革命活动家、文物收藏家孙大光等。司徒越在正阳中学当过校长,孙大光在正阳中学当过学生,正阳关人把他们都视为乡人,引为骄傲。 正阳关人尊崇文化,还体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里。有则故事说,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来到正阳关考察。陪同考察的当地人有寿县县长、县保安大队长、正阳商会会长及社会名流代表等。蒋介石在众人簇拥下登上大堤远眺淮水,目视良久忽然扭头,问身边的县长曹运鹏:“都说七十二水通正阳,是哪七十二水?”曹支吾半天说不清楚。蒋面有愠色,转过头又问身边的社会名流皮寿山老先生,“你知道是哪七十二水吗?”皮先生不慌不忙,从淮河源头桐柏山说起,历数了大中小共七十二条流经正阳关的河流名称。蒋听了十分高兴,含笑道:“正阳关藏龙卧虎,皮老先生很有学问啊!”后来蒋介石回到南京,对幕僚们说:“寿县县长不知辖区地理概貌,此等庸人怎能当一县之长?”遂电令安徽省主席管鹏撤去了曹运鹏的职务。此段传闻虽为野史,但却反映出正阳关的风尚和民意。 正阳关人崇文,比起寿州古城尤过之而无不及。以古城门额为例,寿州古城四门题字分别为“通淝”、“宾阳”、“靖淮”、“定湖”,偏重写实;正阳关现存南、北、东三座城门,分别题字“解阜”、“拱辰”、“朝阳”,引经据典,品上一品,就觉得更加富有诗意,含义隽永。“解阜”出于舜帝《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意思是,为官者要为百姓排忧解难,减轻百姓负担,增加百姓收入,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拱辰”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说的是做官从政要以德服人,这样百姓就会像众星环绕北斗那样团结在你的周围,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三座城门的上方,不知什么年代出生的桑榆,早已长成参天大树,树蓬硕大,掩映着城头,为进进出出城门涵洞的人遮风挡雨。 走进老街,小巷深深。坎坎凹凹的石板路上,不时迎面过来一、两位少女,有的穿着高跟鞋,鞋底敲击着石板,“橐橐”有声;有的骑着电动车,柔发纷披,衣裙飘拂。人说正阳关出美女,孩提时就有所闻,今日更是一饱眼福。偶有妇人挎着衣篮,到河边淘衣。曾几何时,正阳关“文光射斗,殷繁市廛,绕户列屋而居者,绮分而绣栉毗,市舶出入洪涛颓浪、烟云杳霞之中。”漫步在古巷里,时不时会产生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市声噪耳,通宵达旦”;俄尔回到现实情景中,又想遇见一个“丁香一般结着幽怨的姑娘”。 从街巷重新转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站在正阳关西面的淮堤上。一边,千年古镇尽收眼底,三条主街贯穿南北,五十六条长短街巷网络其间,通向河边的十三条大街人头攒动;另一边,依托着淮堤坡脚建立的码头泊岸一侧,正阳关造船厂马达轰鸣,电弧闪烁,一艘艘巨轮在工人们的手下已显雏形。据说从这里开出的万吨轮船,现已飘洋过海走遍五大洲、四大洋。看来,古镇昨天的辉煌,并没因时间的流逝而成为云烟。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