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森实业兴邦 发布时间:2019-05-22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995[字体:大 中 小] 孙多森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华商面粉厂——阜丰面粉 厂,出任了中国银行第一任总裁,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 银行——中孚银行,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金融业的开 创者和奠基者。 孙多森(1867—1919),字荫庭,安徽寿县城关人。其父孙 传樾曾任江苏记名道、南京洋务局总办。家资巨富。光绪十一年(1885),孙多森中秀才,继为贡生,捐候补同知衔。 创办中国第一华商面粉厂 在晚清政府的高官中,其子弟能够在实业界有所作为的,除 李鸿章的终身幕僚、两江总督周馥的子孙——周学熙三代人前赴 后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实业集团,在北洋时期颇能呼风唤 雨外,就要数寿州孙氏家族了。周家的实业领袖是周学熙,孙家 的首领则是孙多森。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背景,原本是吃穿 不愁的公子哥儿,但他们没有学晚清“八旗子弟”的样子,而是 选择了一条艰苦的实业之路。 孙多森的祖老太爷孙家鼐,兄弟五个,都是读书人,出了一 个状元、三个进士、一个举人。孙家有副对联:“一门三进士, 五子四登科。”这样一个书香门弟,后代中理应出大学问家、入 仕做官才是。然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孙家子弟大都 走向了实业之路,其中与孙多森的母亲李太夫人大有关系。 孙多森的母亲是李鸿章的侄女,是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的二 小姐。受李鸿章办洋务的影响,思想颇为开放。她不主张子孙后 代走科举的老路,而要他们学洋文,办洋务。她曾教育孙多鑫、 孙多森兄弟:“当今欧风东渐,欲求子弟不坠家声、重振家业, 必须攻习洋文,以求洞晓世界大势,否则断难与人争名于朝,争 利于市……”孙多森弟兄俩,按照其母的指点,在其父去世之后, 发奋创业,先去扬州,向姑夫何维键(著名盐商、扬州何园的主 人)借了盐票办盐。他们依靠官僚家庭的背景,运输官盐,赚到 了第一桶金。然而,办盐风险太大,他们决定另谋他业。 孙氏兄弟首先调查了当时海关进出口货物的情况,发现外国机制面粉的进口数量日见增多,每年要赚去国人 70 到 150 万两的关银。虽然洋面粉的售价是土面粉的 4 倍,但因其色泽洁白、 粉质细腻,仍然很受国人的欢迎。而当时,国家为了鼓励工商, 还对面粉业给予免税的优惠。孙氏兄弟一眼就看准了机制面粉市 场的利润空间和广阔前景。 1900 年阜丰面粉厂 虽然人生地不熟,但两兄弟还是毅然决定挥师东进、抢滩上 海。他们把厂址定在苏州河边,这里水陆交通便利,且地价便宜。 同时,他还考察了英国人的增裕面粉厂。这家外资厂光绪二十三 年(1897)刚刚落成,正在试机出粉。孙家竟然有本事说动英国 人,答应他们拿 300 担国产小麦试验。孙多森派人在该厂呆了两 天一夜,详细掌握了制粉的全过程,计算了成本和赢利,为孙家 面粉厂刺探了军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经过了两年的筹办, 阜丰面粉厂正式开张了。孙多鑫花 5 万两银子从美国买回机器, 有钢磨 16 部,每天可出粉 2500 包,是英商增裕面粉厂的 3 倍。 除了外国设备和技术,精明的孙氏兄弟还敢于大胆吸纳国外人才 参与管理,使阜丰厂的管理水平迅速提升。面粉上市需要一个商标,孙氏兄弟想来想去,竟然叫作“自行车牌”,因为在当时的 上海,自行车是个时髦的玩意,代表着速度,把自己的面粉事业 比作自行车是个蓬勃向上的好兆头。为了让自己的面粉迅速占领 市场,孙家兄弟一上来就打了个价格战。当时外国人的面粉厂用 的全是进口的洋麦,阜丰厂则用洋麦和国麦混合,更适合中国人 的口味,而且价格便宜很多。他们把面粉拆成几斤 装的小包,一 家家饮食店、点心店去推销,很快就成功地打开了局面。 孙多森创办中国第一家华商阜丰面粉公司,自任总经理,他 哥哥孙多鑫任协理。公司创办的成功,使他声名远播,从而引起 孙家的亲戚、在北方主办实业的周学熙(孙称周为姻丈)的重视, 并向袁世凯推荐,进入北洋实业界。 出任中国银行第一任总裁 他在北洋时曾担任直隶全省工艺总局总办、启新洋灰公司、 滦州矿务局协理,创办和参与创办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实体,如中 国实业公司、通惠实业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河南通丰面粉厂、 山东通盖精盐厂等,是周学熙的重要臂膀。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孙多森作为清廷内阁和议代 表随总代表唐绍仪去上海议和。中国银行总行民国元年(1912) 七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孙多森于当年十一月至第二年五月,出任 第一任总裁。初任命时叫管理,几个月后根据《中国银行章程》 改称总裁。在中国银行创办之初,主掌了一段中国银行的业务。 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但那是个民国初建,南北对峙、 政治形势非常紧张,财政上捉襟见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万事 开头难的时期。孙多森凭自己的胆识和智慧,积极稳妥地处理大清银行中的商股问题,终于使这一中行初建时的巨大矛盾得以理 顺。 孙多森上任后,鉴于中国银行不仅在用人上大多沿用大清银 行的旧人,制度上也大多沿用旧式的管理方法,遂提出一系列的 改革措施:将原有的 3 处分行增加到 19 处;派范季美和朱筱康 专程前往日本考察银行业务和组织制度;主张以在政界有声望的 官员担任各省分行的负责人 以熟悉现代银行业务的人及留学生 担任副职,这样既可以利用官僚的势力和威望招徕资本,又可以 利用有现代意识的青年人负责银行的具体事务;又派员去各省调 查商情,筹备高等银行学堂,从山西票号和徽州钱业挑选 30 余 人前来进修现代银行业务,为银行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人才。 当时总行内部机构的设置,开始时只有营业、文书、发行三 局,另设秘书 2 人。孙多森上任后参照日本银行的制度,将三局扩大为国库、出纳、营业、发行、证券、计算、检查、文书共 8 个 局。为了防止工作人员营私舞弊和工作差错,他特聘请了两位外 国人担任稽核员和司账员,直接向他本人负责。这个稽核员的职 位就是后来的总稽核的雏形。对于稽核工作的高度重视,后来形 成了中国银行内部机构设置上的一大特点。总稽核的地位仅次于 总裁、副总裁,有权检查业务上的任何环节和漏洞。这对保证银行的正常发展,防止出现重大失误,维护银行的形象起到了重要 作用。孙多森还主持修订了《中国银行条例》30 条,这是由民国 财政部公布的第一个中国银行条例。这些措施,无疑都从法律上 维护了银行的健康发展。对于银行制度上的创始性建设,是他这 个中国银行初创期的总裁留给中银的最大遗产。 开办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 袁世凯当政的北洋初期,是个天下大乱的年头,财政的极度 匮乏仍是当局的第一头痛大事。财政部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公债 发行了一批又一批,外债也一借再借,民心已丧尽。作为国家银 行的中国银行,日子自然也难过极了。况且袁世凯为了对付南方 的革命势力,大搞军备,一再令孙多森为之筹办军饷,还抛出“善 后大借款”,又派出刺客谋杀了革命党人宋教仁,致使国内形势 更加动荡。孙多森自知这个“金融盘子”危机四伏,无心久留, 在民国二年(1913)四月周学熙辞去财政总长职务后,也于 6 月 份辞去了中国银行总裁职务。奉袁世凯令任安徽省都督兼民政长, 因皖革命党人抵制,遭囚禁,险些丧命。后经柏文蔚斡旋,才幸 免于难,离皖去南京。 孙多森回到北京后再也不愿过问政事,不久即赴日本考察实 业,数月才归,此后就一心一意地办实业,通惠实业公司、中国 实业公司等均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为了使这些公司在资金上得 到保障,民国五年(1916)他又创办了中孚银行。 孙多森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筹办阜丰面粉厂到民国五年(1916),创办了许多企业,但几乎每个企业都遇到了资金短缺 的困扰,因当时的银行业远远不能适应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放款的数额少而且范围狭窄,利息又非常高。孙多森意识到银行的 至关重要,为使自己的企业能“活络”起来,在周学熙的支持下, 于民国五年(1916)十月创办了中孚银行。他自任总经理,他在 中国银行时的老搭档聂其炜任协理,卞白眉任总稽核。总管理处 初设在北京,总行设在上海,另在天津等处开设分行。后来发现 总行和总管理处分在二处极不方便,于是把两者归到天津北马路(即 解放后天津中国银行的行址),后来又迁到万商云集的上海。 中孚银行为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初为官商合办,后来实际上成了 孙氏家族的家族银行,为上海阜丰面粉厂、新乡通丰面粉厂、山 东济丰面粉厂、哈尔滨滨丰面粉厂调度资金。这反映了孙多森强 烈的家族利益观 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失望。 中孚银行虽为商业银行,但经营的业务非常宽,有国内汇兑 及押汇、国外汇兑及押汇、抵押放款、存款、私人保险箱、贴现、 代募各种债券、货币交换、买卖生金银。其中代办国外汇兑业务(通过美国花旗银行、运通银行和日本帝国银行代办),在国内 属首创,是第一家特许经营外汇的商业银行。 中孚银行虽然后来遇到过几次大的危机,由于有阜丰面粉厂等经济实体作后盾,又有孙氏家族内部的合力,一直维持到全国 解放,公私合营后逐步归入国家工商银行。 民国六年(1917)五月,孙多森再次被北洋政府任命为中国 银行总裁,但因张勋复辟,时局动荡,未去就职,后来即被免去, 两年后病逝于天津。著有《直隶实业汇编》一书传世。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