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唐王九世孙”朱家宝
https://kknews.cc/zh-cn/history/8kb34jg.html
“大明唐王九世孙”朱家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其先(九月初十)新军六十二标谋据省城,事败缴械。朱抚颇以为功。今则民军四方呼应,功臣将为罪魁,乃幡然变计,自号大明唐王九世孙(端午桥临危,亦称汉虏陶氏苗裔,假托东夷耳。难兄难弟,行事相类。可见深信民党”白盔白甲为崇祯皇帝复仇者固不限于乡人。此亦严又陵“民德之卑民智之劣迄河之清人寿几何”之例)。不幸免费午餐终未易食,民军旋出资深党人孙敏筠于狱,拥为皖督,逐家宝。未几,敏筠以书生不谙兵事,推位让国于挚友柏文蔚,皖事稍定。
民国纪事本末 刘仲敬
朱家宝是云南华宁县宁州镇人,光绪十八年进士。选翰林院编修,再授礼部祭司,后历任直隶平乡、新城、南和知县。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赏识,被袁推为“近畿循吏第一”,升保定知府,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务,回国后升江苏按察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荐为吉林巡抚,未赴任,三十三年(1907年)安庆起义后移任安徽巡抚。1908年11月镇压了马炮营起义。
民国纪事本末里面记录的片段指的是:1911年,宣统三年,其他省份相继独立,安徽省内寿光,合肥芜湖等地相继独立,唯此省会安庆。九月十五日(11月5日),朱家宝拒绝安徽(安庆)独立,“家宝食清之禄,死清之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诸君勿复多言。”九月十八日(11月8日)革命党童挹芳、洪思亮等联合安庆等各团体宣布安徽独立,袁世凯密电朱家宝“宜顺应时势,静候变化,不可胶垫书生成见,贻误大局”,朱顿会袁意,态度翻然改变,朱家宝随机应变,出任都督。三天后,革命党人推举同盟会员王天培为都督,朱却煽动巡防营闹事,逼走王天培,自掌都督大印。九月二十四(11月14日),九江都督马毓宝派赣军两营到安徽,支援革命,但是这支部队先劫藩库库银,后劫军械局军火,并对商户、民户大肆抢劫,围攻都督府,朱家宝“乘乱夜越后垣缒北城”逃离安庆。九江军政府派参谋长李烈钧前来调查,他趁此机会,自立为安徽都督。不料失踪多日的安徽革命党领袖胡万泰又出现,反对客军驻境,最后以李烈钧率领赣军离皖援鄂而告解决。同盟会员孙毓筠、柏文蔚先后任安徽都督。
朱家宝逃离安庆之后,1913年1月任参议院议员;12月任政治会议议员。1914年2月被袁世凯任命为直隶民政长兼都督;5月,改任直隶巡按使加将军衔。1916年7月,被段祺瑞内阁命为直隶省长兼督军。1917年7月,赞助张勋复辟,授民政尚书。复辟失败后逃亡日本。1918年10月返天津寓居。1923年去世。(资料来源于百度,侵删)

引述中,刘仲敬写到的朱家宝自号大明唐王九世孙,我没查到出处。不过,很多记载中他先不许安徽独立,后袁密电, 随机应变,应允独立。估计随机应变就是大明唐王九世孙吧。正如刘仲敬讲,白盔白甲,为崇祯皇帝复仇的说法,这等当时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党的看法竟然如此无知也叹为观止。毕竟朱家宝曾去过日本观政。也算开过眼,见过世面的。作为海外革命改良派大本营的日本,朱大人观政,稍许的,也应该风闻吧。不过冒“大明唐王九世孙”之名的做法,更似一种计谋。虚与蛇委,权宜之计。待将来再次“反正”。谁知革命党却不许他革命,落得个“逾墙而出,缒城逃走”。也可以说是个传奇故事。
朱家宝的传奇故事还有其他。袁世凯称帝之前,上书袁世凯,称臣的是他。随后五将军密电上奏的也是他。不知道是不是告秘表忠心。这是其二。其三,张勋复辟,朱被授予民政部尚书,跪拜之际,发现自己跪功退步,怕“御前失仪”,于是天天晚上练习,练到腿软。未料复辟没几天结束了,白练了。随之直隶总督头衔没了,民政部尚书也没当成。感慨道”民国误我,复辟亦负我“。
从记载中看,貌似固执死板的朱家宝,在外国人眼中却不同。
采访过他的一位外籍人士威廉·埃德加·盖洛评价:他温文尔雅,有时也很幽默,笑声十分开朗,比大多数的翰林都要开朗。然而在安静下来的时候,他的脸上的表情带着明显的忧伤......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这个国家需要许多像朱家宝这样的翰林和忧国忧民的巡抚!
朱家宝还有一个擅长的地方,书法。黄庭坚体。


相關文章
回顾辛亥安徽政局风云——倪嗣冲与袁世凯
文/邓海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无力镇压革命党人的起义,只得电请袁世凯出山。袁派势力再次登上了政治舞台,倪嗣冲也得以复出,先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后又让他兼任安徽布政使,一代枭雄又要发迹了。
得知溥仪退位时,14个省份的巡抚反应如何?其中一人要进京勤王
撰文|古今评说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下诏退位,自此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清帝国宣告灭亡。当时全国共有22个省份,其中14个省份设有巡抚。在得知清朝灭亡的消息后,这些巡抚的态度如何?是负隅顽抗,还是顺应民意?下面,我们来一一盘点下。
云南古代名人——朱家宝
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赏识,被袁推为“近畿循吏第一”,升保定知府,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务,回国后升江苏按察使。
纪事||为国家、为人民“牺牲躯壳之快乐,以求灵魂之快乐”的吴春阳
吴春阳烈士吴春阳,字旸谷,1884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儒学世家里。他排行第三,上有长兄性元,次兄春涛,父亲少庵公“敦行笃学”,曾被举为孝廉,在乡里享有很高声誉。
孙中山争议最大的一次革命,17个省反对,连蔡锷都不支持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然而,在近代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下,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因为宋教仁之前领导国民党积极筹划两院大选,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即将以优势力量组阁,对袁世凯形成权力制约。
他是民国时统治安徽时间最长的督军,早年却一路坎坷
文/煮酒君他是民国时统治安徽时间最长的督军,早年却一路坎坷倪嗣冲,字丹忱,安徽阜阳人,曾参与徐世昌开发东北。倪嗣冲生有异禀,读书能一目十行,背诵五经使人惊叹,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去走仕途,成为一名文官,但是他却有一个在读书人看来致命的问题--字写得不好看。
他两次担任民国大总统,晚年开办七十多个企业做老板
他两次担任民国大总统,晚年开办七十多个企业做老板作者:文教幽默智库黎元洪,湖北黄陂人,十多岁后搬家到天津,他1884年进入北洋水师,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来被两江总督张之洞重用,参与训练新军,3次去日本考察军事,到1906年,已经是陆军旅长。
唐绍仪之死:首任民国总理为何会惨遭斧劈?
唐绍仪是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其在清末民初的政坛上一度风光显赫,但民国成立未及一年便愤而挂冠而去,其中缘由,颇值一叹。唐绍仪,字少川,生于1862年(比袁世凯小三岁),广东香山人,与孙中山是地道的老乡。
袁世凯称帝,十三太保相助,竟然是他们
族侄袁乃宽袁乃宽原名克宽,字绍明,河南正阳县真阳镇人,袁世凯的亲信、管家。财神梁士诒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军师杨杏城杨士琦,字杏城,世人都称杨杏城。在袁世凯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都曾出谋划策。
安庆历史上的今天(10月31日)|吴旸谷领导辛亥革命安庆第三次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31日,安庆为响应武昌起义,爆发了辛亥革命时期第三次武装起义,起义总指挥为合肥人吴旸谷。起义原定于10月30日晚举行,由胡万泰任总指挥,兵分三路:李乾瑜率新军62标由集贤关首先起义,胡万泰率61标和炮营于城东郊响应,学生军由王天培指挥,吴旸谷在城中策应。
张学继:从“沪军都督”到“中华革命党擎天柱”——黄兴与陈其美的恩恩怨怨
然而,由于种种的原因,学术界对黄兴与陈其美的关系一直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1991年,著名历史学家萧致治教授主编的《领袖与群伦——黄兴与各方人物》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