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侯铁笔堪绝 发布时间:2019-05-22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564[字体:大 中 小] 辛亥革命老人张树侯,早年追随中山先生革命,“走 杭州,客吉林,屡濒于危。”在家乡以革命思潮引导学生 曹蕴真、曹渊、方运炽、曹鼎等革命志士走上革命道路。 后弃政从文,在书画、篆刻艺术上享有盛名,有“铁笔” 之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有诗赞曰:天际真人张树侯, 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 张树侯(1886——1935),名之屏,安徽寿县瓦埠人。 追随中山 奔走革命 张树侯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开馆为业。自幼从父兄课读, 勤奋好学。不久,父去世,赖母和哥哥抚养成人。光绪十六年(1890) 25 岁时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国事日非,他放弃了科举考 试,萌发了革命抱负。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在家乡和孙毓筠等密谋革命,创办了 “强立学社”,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安庆武备 练军学堂,与州人柏文蔚等取得联系。次年,得悉同盟会于东京 成立的消息,即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后为寿州豪绅孙 某侦悉,向州督周馥告密。周密令先暗杀郭其昌于狱中,然后逮 捕张树侯。幸为州人卞秉灿得悉相告,他立即潜逃。时郑赞丞、 李广缙在皖南筹办矿务局,他奔就之。清吏逮捕落空,下令通缉, 风声险恶。张树侯恐累及郑、李,乃潜逃杭州,依西湖韬光寺僧 人,隐伏暂避,化名为“尹其康”。至缉声稍懈,始返芜湖,任 皖江公学经学讲师,与吴旸谷结识。经吴介绍,参加同盟会。光 绪三十二年(1906)秋初,离开芜湖,与六安彭卓甫等同赴东北, 与柏文蔚等进行革命活动,后为吉林清吏达桂侦知,派人逮捕, 幸在州人胡殿甲的保护下脱险。他和卞秉灿等化装夜走吉延岗, 不能立足,乃潜越国境,到朝鲜清津投陈其顺处,办理文牍。后 动员陈起义,由于多种原因,结果使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到家乡,在芍西学堂任教,仍以革 命思潮灌输学生。曹蕴真、曹渊、方运炽、曹鼎等革命志士都是 他的学生,深受他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宣统元年(1909),张树侯离开芍西学堂,与郑赞丞同赴上海,寓李少川家,组织革 命机构,宣传革命。次年,与州人张汇滔、管鲲南等回寿,组织 力量,联络武装,为光复寿州做准备工作。1913 年袁世凯叛国, 倪嗣冲督皖,下令通缉张树侯,被逼入川。 退居乡里 息影林泉 民国成立后,自认非政治才,于 1916 年退居乡里,息影林泉, 在其“南庄精舍”办起了私塾,一边教书授徒,一边研习书画篆 刻,笔花墨雨,舒畅天怀,致力于书画金石。1918 年曾受聘在北 京师大任教。 1925 年(民国十四年),袁子金北伐驻军石家庄,于民间得 戚继光(号南塘)遗砚。袁归里后,以示张树侯,属为之铭。此 砚广东端砚,长方形,抄手式。长 17 厘米,宽 11 厘米,厚 6.5厘米。石质细腻,雕琢精巧,又系名人用砚,为端砚中之珍品。 左侧行书戚继光铭文,曰:“他山之石,允文允武,决疑定计, 取君之府,军书飞驰,日傍午,传檄天下惟赖汝,四海一,与汝 息。继光铭。”右侧张树侯隶书曰:“民国十四年,袁子金师长 北伐驻军石家庄,得戚南塘少保遗砚于民家。归里后,以示张树 侯,属为之铭。铭曰:(篆书)‘明季多难,少保以生,今复多 难,赉在将军,古人往矣,此传薪。’” 1930 年,李少川约去上海,居沪三载,多结翰墨之缘。1934 年,应前安徽省烈士省葬委员会邀请,为辛亥以来安徽死难烈士 撰刻碑文,回居安庆。1934 年,张树侯年届七十,好友发布启事 寄给国内外友人为张树侯做寿。陈独秀、段祺瑞、汪精卫、孙科、 柏文蔚、于右任、翁文灏、齐白石等均寄有贺幅,达近千件之多。 1935 年 4 月 18 日破晓,在安庆南庄岭逝世。 天纵之才 世称铁笔 张树侯学识渊博,工诗词歌赋,善书画,精篆刻。《申报》 于 1933 年发表他的一幅“梅花”画,并附之以跋云:“先生沉酣 八法,指研篆刻,以倒海屠龙之手,写暮年伏枥之心……”。他 的书画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书法各体兼优,隶书更善其长。省《学风》杂志载文称张树侯:“在省年余,求书者日夕盈门,有 洛阳纸贵之势”。可见张树侯的书法造诣之深。 据说张树侯的书法艺术始于石刻。少年时见石匠锻磨,便学 着用小刀刻石。久之,能不要字模,用刀直刻石上,刀如笔,运 用自如,人称“张铁笔”。现合肥明教寺、寿县博物馆还保存他 的几方石刻,均是他自撰、自书、自刻,笔力雄健,刀法凝炼炉 火纯青,堪称三绝。 张树侯是清末民初在江淮一带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以吉 金文字之法,纳入今隶,综括挥写,一任天机流衍。”(张树侯 《书法真诠•跋》)真草隶篆皆精,时人把他与宣城杨大沁、舒 城王仁峰(舒城中学的创建者,影星王祖贤曾祖)并称为“吾皖 三大家”。其书迹遍及皖省各地,尤以寿县、安庆、六安、合肥 为最。尤其在书法理论方面,有重要建树,平生有《书法真诠》、 《淮上革命史》二卷、《淮南耆旧小传》、《尚书注》、《联语 录存》、《树侯印存》、《晚菘堂诗草》、《诗文录存》等很多 著作。1932 年,先生以自己在燕京大学习字科教学讲义为基础著 述的《书法真诠》在上海出版,《书法真诠》与以往的书法理论 著作相比,呈现出思想解放认识超前、思辨深刻见解独具、语言 精练立说严谨等特点。大诗人、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为张树侯《书法真诠》一书出版题诗赞曰: 天际真人张树侯, 东西南北也应休。 苍茫射虎屠龙手, 种菜论书老寿州。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