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放 编辑 孙天放,黄埔军校一期生、国民革命军中将孙天放(1899—1974),安徽怀远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步兵大队队长,同年加入国民党,参加北伐战争,后脱党加入复兴社,任江苏省政府保安处上校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江苏省保安团团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后任第87师261旅副旅长参加南京保卫战,1940年后,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防空处处长,抗战结束后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中将高参;上海解放后向公安机关登记,被作为战犯被长期关押,1974年12月26日在狱中病故(一说被处决)。 中文名孙天放外文名suntianfang别 名胡天放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74年12月26日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一期)职 业军人主要成就参加北伐战争 参加淞沪战役 参加南京保卫战 参加1945年对日受降仪式出生地安徽省怀远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人物轶事 ▪ 北伐之战 ▪ 淞沪抗日 ▪ 保卫南京 人物生平编辑 孙天放(1902—1974),安徽怀远县南乡高塘镇人,生于1899年 [1] ,家父业商,经济中等,怀远县立高等学堂肄业,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23年经同盟会老会员管鹏(1927年安徽省政府主席)介绍加入国民党并推荐报考黄埔军校,1924年6月进入广州黄埔军校一期第三队学习,同年11月毕业,后派任军校教导团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三营少尉见习排长。 1925年1月,任中尉排长,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第五十九团少校营长。 1927年4月因清党投奔武汉,任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七团中校副团长;蒋先云团长阵亡后,在炮火中代理团长,6月因清党离部避居上海。 1928年2月,任第三十三军学兵团中校副团长,12月任第九十六师上校参谋长,旋因涉嫌共党被迫离部。 1929年1月出任新编第三旅第五团中校副团长,11月率部兵变失败再次避居上海,1932年1月出任江苏省保安处中校科长;次年11月为上校团长。 1937年9月率部补充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任上校副旅长;1938年10月任江苏省保安处上校高级参谋。1939年12月晋升陆军步兵上校;次年1月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苏北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韩德勤)副总指挥,11月任江苏省保安处少将处长;1944年10月任江苏防空处少将处长。 1941年考入陆军大学参谋班 1945年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并以八十九军代军长身份出席对日受降仪式,次年1月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47年7月被授陆军少将衔;内战爆发后,孙天放誓不手沾同胞鲜血,故称病退役还乡定居镇江市。 1949年初,在沪以等候张治中北京和谈为由,拒绝阖家去台湾;1949年6月,江南解放,孙天放向上海市人民政府登记身份后,8月被作为国民党战犯解送苏州解放军教导团学习,1950年转押北京功德林及秦城等监狱“战犯管理所”,1965年转入山东济南解放军军官管训处。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4在处理特赦战犯时,由山东战犯管理所处决(一说病故),骨灰邮寄至镇江。 人物轶事编辑 北伐之战 孙天放在黄埔军校一期第三队学习期间,聆听孙中山讲演,拥护国共合作等三大政策,立志挽救中国危亡,加入了国民党。 毕业后,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8月,北伐军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在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几个战役打败了军阀吴佩孚,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临颖战役中,北伐部队遭遇战斗之烈,伤亡之大,创北伐之最。 临颖为许昌之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奉军自失去漯河天险之后,即调动大批队伍固守临颖,企图一举从正面击垮北伐军先遣队,扭转颓势。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七团团长兼中共党代表蒋先云见部队被重炮封锁在辛庄,正进退维谷,实有崩溃之虞。蒋团长临危不惧,建议强攻敌炮兵阵地,并自告奋勇担任敢死队长,身先士卒,率一团之众冒着敌人密集炮火,冲入敌军阵地,不幸中弹倒地,随即牺牲在战场上;并肩战斗的副团长孙天放带领士气激扬的官兵继续猛烈冲锋,一举突出辛庄。第七十七团首先攻入临颖城,正面十二师也同时突破守敌,从而取得这场激烈战役的重大胜利。 到武汉后,各参战的主力部队都得到扩充,将领也普遍升迁。孙天放原为副团长,因参与指挥战斗功不可没,接任蒋先云之职。6月因清党之故,后避居上海。北伐战争仅一年时间,就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重创了张作霖军阀,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孙天放亲身感受到蒋先云捐躯殉国的光荣伟大与巨大感召力,更为深切地确认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的朴素真理,形成他终生追随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人生理念。 [1] 淞沪抗日 淞沪之战是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场重大战役,是中国军队70余万与日军30余万的较量,是血与火的搏杀。日军凭借其海陆空强大的军事优势和奸诈阴谋,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胁迫国民党政府而获得上海驻军增兵五千等诸种特权,时隔五年,得寸进尺的日军更膨胀了侵略野心。 此时中国上下抗日呼声强烈,各党各派同仇敌忾。蒋介石也对记者发表抗日讲话:“我政府……不能丧失任何领土与主权”“望全国民众沉着谨慎,各尽其职,共存为国牺牲之决心,则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也。”并紧急部署调兵遣将。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受命率精锐部队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向上海既定围攻线开进。另有5个师及3个独立旅也向上海开进。江苏省保安团担任长江南岸江阴、浏河地区的江防,对于上海地区抗战,第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三十六师等部队奉命构筑了大量工事阵地,第八十七师承担无锡至江阴一线工事构筑,继又筑苏州、常熟一线部分阵地。 10月11日晚,江苏保安团奉命赶至战场补充二六一旅。孙天放受命为英勇不屈、屡建战功的第二六一旅副旅长,决心坚守淞沪之战的最后防线,痛击日军,以身报国。刚刚接收完毕,矮个子陈颐鼎旅长在一片竹林中耐心地给保安团官兵介绍敌情,正说着,传来大场东面阵地被日军突破的消息,东面阵地由五二一团防守,情况紧急,陈旅长命令保安团立即投入战斗,向日军侧翼发起攻击。 孙天放亲自持枪率领全团奋勇冲锋,与日军反复肉搏,终于夺回了五二一团的阵地,大场重又回到守军手中。但保安团经此一仗,大部牺牲,只剩下400余人。 大场四周一马平川,中国守军凭借四周坚固阵地防守,可是敌机狂轰滥炸,枪炮终日不停,守军伤亡一万六千余人,补充兵力四次,经过了七天七夜血战。后因增援敌军源源不绝,大场终于失守。 淞沪之战虽然失败,中国军队损失25万余人,但日军也损失4万余人,其锐气遭到了重创,其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和“抗战必亡”论也彻底破产。 [1] 保卫南京 1937年11月,淞沪战役行将结束之际,国民政府召开国务委员会议,认定日本志在必得南京。为持久抗战计,决定迁都重庆。在发表迁都宣言后,即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组织教导总队,第七十八军第三十六师、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九师、第七十二军第八十八师、第十军第四十一师、第四十八师和炮兵第八团一营等部队约11万兵力留守南京。王敬久的八十七师受命守卫光华门、红庄山、通济门营房及雨花台一带,负责阻击京杭公路来犯日军。10日,日军主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几处同时进攻,战斗十分惨烈。守卫光华门的易安华二五九旅在无炮火支援、伤员无法撤退的情况下,顽强抵抗,连连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当日午后,日军炮火猛轰光华门,城墙被炸开两处缺口,日军蜂拥而入,情况万分危急。陈颐鼎奉命率领二六一旅官兵前往通济门、光华门增援城墙上的守军,易安华旅得以坚持正面防守。至夜,陈颐鼎旅挑选敢死队坠下城墙,将潜伏在城门洞内的日军及盘踞在通光营房内的日军全部消灭,光华门及通济门一线乃转危为安。 11日,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工事大部被毁。陈旅长和副旅长孙天放协力同心,率二六一旅余部顽强抗击,以惨重伤亡之代价守住了阵地,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12日中午,日军像潮水般涌来,友部全部壮烈殉国,雨花台失陷。 陈旅长因与师部失去联系,就请副旅长孙天放向邻旅查询,孙派联络参谋刘平去马威龙指挥所了解情况。一会儿,刘平回来报告说,增援的广东部队第八十三军已整队撤离太平门,开往东北方向,马旅长亦向左侧靠拢。陈、孙正副旅长面面相觑,如坠入云里雾中。过了好长时间,陈旅长对孙天放说:“天放,劳你大驾,带上一些人,亲自到左翼铁路附近视察一下吧,了解了解情况,好下决心。”孙遵嘱前往,至13日零时许,自和平门骑自行车回来,告知南京已失守,守军纷纷向下关撤退。后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还特邀第二六○旅旅团长参加,在决议上签名,以示大家同负撤离阵地之责。 南京保卫战结束了。五天战斗过程中,上级未召集过一次会议,未部署过战斗方略,未下达过任何战斗令或撤退令,可谓是糊里糊涂的保卫战。孙天放虽率部突围成功,但面对这种窝囊的悲情败退,怎能心安理得! [1]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 概述图册(1) 参考资料 1. 黄埔一期爱国将领孙天放 .中华网.2010-04-04[引用日期2013-01-13] 孫天放,黃埔軍校一期生、國民革命軍中将孫天放(1899—1974),安徽懷遠人,畢業于黃埔軍校第1期;1926年任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步兵大隊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北伐戰争,後脫黨加入複興社,任江蘇省政府保安處上校科長;抗日戰争時期任江蘇省保安團團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後任第87師261旅副旅長參加南京保衛戰,1940年後,任江蘇省保安司令部防空處處長,抗戰結束後任江蘇省保安司令部中将高參;上海解放後向公安機關登記,被作爲戰犯被長期關押,1974年12月26日在獄中病故。 人物生平 孫天放(1902—1974),安徽懷遠縣南鄉高塘鎮人,生于1899年 ,家父業商,經濟中等,懷遠縣立高等學堂肄業,安徽省立第一師範畢業;1923年經同盟會老會員管鵬(1927年安徽省政府主席)介紹加入國民黨并推薦報考黃埔軍校,1924年6月進入廣州黃埔軍校一期第三隊學習,同年11月畢業,後派任軍校教導團第一團(團長何應欽)第三營少尉見習排長。 1925年1月,任中尉排長,1926年6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師第五十九團少校營長。 1927年4月因清黨投奔武漢,任第二十六師第七十七團中校副團長;蔣先雲團長陣亡後,在炮火中代理團長,6月因清黨離部避居上海。 1928年2月,任第三十三軍學兵團中校副團長,12月任第九十六師上校參謀長,旋因涉嫌共黨被迫離部。 1929年1月出任新編第三旅第五團中校副團長,11月率部兵變失敗再次避居上海,1932年1月出任江蘇省保安處中校科長;次年11月爲上校團長。 1937年9月率部補充第八十七師第二六一旅,任上校副旅長;1938年10月任江蘇省保安處上校高級參謀。1939年12月晉升陸軍步兵上校;次年1月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蘇北遊擊總指揮部(總指揮韓德勤)副總指揮,11月任江蘇省保安處少将處長;1944年10月任江蘇防空處少将處長。 1941年考入陸軍大學參謀班 1945年任江蘇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并以八十九軍代軍長身份出席對日受降儀式,次年1月任江蘇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47年7月被授陸軍少将銜;内戰爆發後,孫天放誓不手沾同胞鮮血,故稱病退役還鄉定居鎮江市。 1949年初,在滬以等候張治中北京和談爲由,拒絕阖家去台灣;1949年6月,江南解放,孫天放向上海市人民政府登記身份後,8月被作爲國民黨戰犯解送蘇州解放軍教導團學習,1950年轉押北京功德林及秦城等監獄“戰犯管理所”,1965年轉入山東濟南解放軍軍官管訓處。 人物轶事 北伐之戰 孫天放在黃埔軍校一期第三隊學習期間,聆聽孫中山講演,擁護國共合作等三大政策,立志挽救中國危亡,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畢業後,參加第一、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争。1926年8月,北伐軍不到幾個月時間,就在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幾個戰役打敗了軍閥吳佩孚,在軍事上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在臨穎戰役中,北伐部隊遭遇戰鬥之烈,傷亡之大,創北伐之最。 臨穎爲許昌之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奉軍自失去漯河天險之後,即調動大批隊伍固守臨穎,企圖一舉從正面擊垮北伐軍先遣隊,扭轉頹勢。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師第七十七團團長兼中共黨代表蔣先雲見部隊被重炮封鎖在辛莊,正進退維谷,實有崩潰之虞。蔣團長臨危不懼,建議強攻敵炮兵陣地,并自告奮勇擔任敢死隊長,身先士卒,率一團之衆冒着敵人密集炮火,沖入敵軍陣地,不幸中彈倒地,随即犧牲在戰場上;并肩戰鬥的副團長孫天放帶領士氣激揚的官兵繼續猛烈沖鋒,一舉突出辛莊。第七十七團首先攻入臨穎城,正面十二師也同時突破守敵,從而取得這場激烈戰役的重大勝利。 到武漢後,各參戰的主力部隊都得到擴充,将領也普遍升遷。孫天放原爲副團長,因參與指揮戰鬥功不可沒,接任蔣先雲之職。6月因清黨之故,後避居上海。北伐戰争僅一年時間,就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部隊,重創了張作霖軍閥,沉重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曆史進程;孫天放親身感受到蔣先雲捐軀殉國的光榮偉大與巨大感召力,更爲深切地确認國共兩黨合則兩益、分則兩損的樸素真理,形成他終生追随孫中山“和平奮鬥救中國”的人生理念。 淞滬抗日 淞滬之戰是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場重大戰役,是中國軍隊70餘萬與日軍30餘萬的較量,是血與火的搏殺。日軍憑借其海陸空強大的軍事優勢和奸詐陰謀,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脅迫國民黨政府而獲得上海駐軍增兵五千等諸種特權,時隔五年,得寸進尺的日軍更膨脹了侵略野心。 此時中國上下抗日呼聲強烈,各黨各派同仇敵忾。蔣介石也對記者發表抗日講話:“我政府……不能喪失任何領土與主權”“望全國民衆沉着謹慎,各盡其職,共存爲國犧牲之決心,則最後之勝利必屬于我也。”并緊急部署調兵遣将。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受命率精銳部隊第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向上海既定圍攻線開進。另有5個師及3個獨立旅也向上海開進。江蘇省保安團擔任長江南岸江陰、浏河地區的江防,對于上海地區抗戰,第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三十六師等部隊奉命構築了大量工事陣地,第八十七師承擔無錫至江陰一線工事構築,繼又築蘇州、常熟一線部分陣地。 10月11日晚,江蘇保安團奉命趕至戰場補充二六一旅。孫天放受命爲英勇不屈、屢建戰功的第二六一旅副旅長,決心堅守淞滬之戰的最後防線,痛擊日軍,以身報國。剛剛接收完畢,矮個子陳頤鼎旅長在一片竹林中耐心地給保安團官兵介紹敵情,正說着,傳來大場東面陣地被日軍突破的消息,東面陣地由五二一團防守,情況緊急,陳旅長命令保安團立即投入戰鬥,向日軍側翼發起攻擊。 孫天放親自持槍率領全團奮勇沖鋒,與日軍反複肉搏,終于奪回了五二一團的陣地,大場重又回到守軍手中。但保安團經此一仗,大部犧牲,隻剩下400餘人。 大場四周一馬平川,中國守軍憑借四周堅固陣地防守,可是敵機狂轟濫炸,槍炮終日不停,守軍傷亡一萬六千餘人,補充兵力四次,經過了七天七夜血戰。後因增援敵軍源源不絕,大場終于失守。 淞滬之戰雖然失敗,中國軍隊損失25萬餘人,但日軍也損失4萬餘人,其銳氣遭到了重創,其狂妄叫嚣“三個月滅亡中國”和“抗戰必亡”論也徹底破産。 保衛南京 1937年11月,淞滬戰役行将結束之際,國民政府召開國務委員會議,認定日本志在必得南京。爲持久抗戰計,決定遷都重慶。在發表遷都宣言後,即命唐生智爲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組織教導總隊,第七十八軍第三十六師、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九師、第七十二軍第八十八師、第十軍第四十一師、第四十八師和炮兵第八團一營等部隊約11萬兵力留守南京。王敬久的八十七師受命守衛光華門、紅莊山、通濟門營房及雨花台一帶,負責阻擊京杭公路來犯日軍。10日,日軍主力向雨花台、通濟門、光華門幾處同時進攻,戰鬥十分慘烈。守衛光華門的易安華二五九旅在無炮火支援、傷員無法撤退的情況下,頑強抵抗,連連打退日軍的瘋狂進攻。當日午後,日軍炮火猛轟光華門,城牆被炸開兩處缺口,日軍蜂擁而入,情況萬分危急。陳頤鼎奉命率領二六一旅官兵前往通濟門、光華門增援城牆上的守軍,易安華旅得以堅持正面防守。至夜,陳頤鼎旅挑選敢死隊墜下城牆,将潛伏在城門洞内的日軍及盤踞在通光營房内的日軍全部消滅,光華門及通濟門一線乃轉危爲安。 11日,日軍飛機大炮猛烈轟炸,工事大部被毀。陳旅長和副旅長孫天放協力同心,率二六一旅餘部頑強抗擊,以慘重傷亡之代價守住了陣地,使日軍未能前進一步。12日中午,日軍像潮水般湧來,友部全部壯烈殉國,雨花台失陷。 陳旅長因與師部失去聯系,就請副旅長孫天放向鄰旅查詢,孫派聯絡參謀劉平去馬威龍指揮所了解情況。一會兒,劉平回來報告說,增援的廣東部隊第八十三軍已整隊撤離太平門,開往東北方向,馬旅長亦向左側靠攏。陳、孫正副旅長面面相觑,如墜入雲裏霧中。過了好長時間,陳旅長對孫天放說:“天放,勞你大駕,帶上一些人,親自到左翼鐵路附近視察一下吧,了解了解情況,好下決心。”孫遵囑前往,至13日零時許,自和平門騎自行車回來,告知南京已失守,守軍紛紛向下關撤退。後召集團長以上軍官開會,還特邀第二六0旅旅團長參加,在決議上簽名,以示大家同負撤離陣地之責。 參考資料 黃埔一期的蚌埠人——— 孫天放 黃埔軍校裏的安慶學員——徐石麟、孫天放 責任編輯:張波 最後更新:2019-02-12 11:55:46 特别說明:抗日戰争紀念網是一個記錄和研究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曆史的公益網站。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爲其他媒體與網站的文/ 圖等稿件均爲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内容的真實性。本網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轉載稿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知本網及時撤除。以史實爲鏡鑒,揭侵略之罪惡;頌英烈之功勳,弘抗戰之精神。我們要銘記抗戰曆史,弘揚抗戰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爲國家富強、民族複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感謝您對抗日戰争紀念網的支持。 上一篇:黃埔二期吳繼光 下一篇:黃埔一期蔡炳炎 安徽人的红色传奇——黄埔军校中的安徽人:孙天放 2019-02-01 由 南湖泛舟 發表于历史 孙天放(1899-1974),安徽怀远县南乡高塘镇(据清末怀远地图:高塘镇应为高塘村、高塘寺,属洛河镇,靠近寿县,1948年划归淮南))人,家父业商,经济中等,怀远县立高等学堂肄业,安徽省立第一师范毕业。 新客戶高達$80生活百貨優惠 Sponsored by foodpanda 1922年9月,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决定创办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中共各地组织选派党团员参与军校的筹办工作,并推荐党内外有志革命青年才俊报考。由于北方还是反动军阀统治,招生的推荐和选拔都是秘密进行。中共安徽的党组织在柯庆施等的领导下,非常活跃,安徽籍青年积极踊跃报考黄埔军校。曹渊、许继慎、杨傅泉、王逸常等,他们多曾在安庆的省第一师范学校、省甲种工业学校就读,并加入中共,由安庆中共党组织选拔报考。也有的是国民党推荐的,孙天放、彭干臣的推荐人之一就是老同盟会员管鹏。 孙天放赶到上海时,报名、初试时间已过,非常懊恼。与此同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办的培养文化方面的革命人才的学校——上海大学,是素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之称,而在上海大学学习有很多安徽老乡、同学,著名的有王步文、徐梦秋、薛卓汉,也有许继慎、曹渊等因参加学生运动遭反动政府通缉逃亡到上海,正在上海大学旁听,也被中共推荐报考黄埔军校。其中天长人、共产党员胡允恭已报了黄埔军校,但胡的老师兼党组织的领导人瞿秋白坚持要胡允恭留下来做学生工作,孙天放得知胡允恭已不去黄埔复试,决定为了革命,冒名顶替,赶到广州,以胡允恭的名义,改名胡天放报考,被复试录取,进入黄埔军校一期第三队学习。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又改回原名。孙天放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聆听孙中山先生讲演,拥护联俄联共三大政策,立志挽救国家危亡,他选择加入中共。 「童‧閱‧樂」繪本傳誠計劃 ︰閱讀嘉年華 Sponsored by 廉政公署社區關係處 1924年11月孙天放毕业,后派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团长何应钦)第三营少尉见习排长。1925年1月,任中尉排长,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第五十九团少校营长。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1926年3月,蒋介石转向右倾,炮制了中山舰事件,5月又推出整理党务案,规定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共产党员跨党参加国民党的必须公开身份,并且要求他控制的黄埔军校和第一军的共产党员要么退出共产党,要么退出黄埔军校和第一军。在这种情况下,孙天放选择退出共产党。对此事,时任《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记者的胡允恭在后来撰写的《关于黄埔军校和中山舰事件》一文写道:“与此同时,(蒋介石要共产党在第一军的跨党的党员限期全部撤出),蒋介石又搞了个企图分化共产党的阴谋。他公开发表谈话,说共产党已退出第一军,如果哪个宣布退出共产党,我们就重用他。李之龙听了蒋介石这番话,就公开声明,说他愿意退出共产党,接着第一军的一个副官孙天放也声明脱离共产党。” 如何不受地域界限令夢想成真? Sponsored by 中國建設銀行(亞洲) 1927年4月,孙天放因清党投奔武汉,当时的武汉汪精卫的国民政府还未抛弃革命面貌,孙天放任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七团中校副团长,而团长正是著名的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蒋先云。5月武汉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次北伐战争,七十七团开赴河南,经过连续奋战很快把奉军逼退至许昌、堰城附近的临颍。临颍之战,七十七团作为二十六师的先遣部队,负责攻击北门。而敌人在北门外的三里头、五里头、史庄、银庄一带就驻有两个团,挖战壕据守,有的地方还埋有地雷。当尖兵连前进到史庄八百米处,是一片平坦的麦田,毫无地形掩护,敌火力极强,弹如雨下,尚未冲到二线,尖兵连即伤亡三分之一。蒋先云立即带一、三营增援,不幸中弹重伤不治,蒋团长阵亡后,并肩战斗的副团长孙天放带领士气激扬的官兵继续猛烈冲锋,一举突破史庄。第七十七团首先攻入临颖城,正面十二师也同时突破守敌,从而取得这场激烈战斗的重大胜利。孙天放也因功接替蒋先云的职务,在战火中代理团长。当年6月,他因清党离开部队避居上海。 環球疫情爆完又爆,投資資金應放喺邊? Sponsored by 富達國際 1928年2月,孙天放到第三十三军学兵团任中校副团长,12月任第九十六师上校参谋长,旋因涉嫌共产党被迫离部。1929年1月出任新编第三旅第五团中校副团长,11月率部兵变失败再次避居上海,1932年1月出任江苏省保安处中校科长;次年11月为上校团长。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凭借其海陆空强大的军事优势,妄图迅速占领中国最大的经济都市上海。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 会战初期,江苏省保安团担任长江南岸江阴、浏河地区的江防。后因战事胶着,主力部队兵力损耗严重,10月11日晚,孙天放团长率江苏保安团奉命赶至战场补充八十七师二六一旅,受命为第二六一旅副旅长。八十七师是最早参与淞沪抗战的国军精锐部队之一,此时正在与日寇进行上海市区关键屏障大场镇的争夺。他决心坚守淞沪之战的最后防线,痛击日军,以身报国。刚刚接收完毕,矮个子陈颐鼎旅长在一片竹林中耐心地给保安团官兵介绍敌情,正说着,传来大场东面阵地被日军突破的消息,东面阵地由五二一团防守,情况紧急,陈旅长命令保安团立即投入战斗,向日军侧翼发起攻击。孙天放亲自持枪率领全团奋勇冲锋,与日军反复肉搏,终于夺回了五二一团的阵地,大场重又回到中国军队手中。但全团经此一仗,大部牺牲,只剩下400余人。大场四周一马平川,中国守军凭借四周坚固阵地防守,可是敌机狂轰滥炸,枪炮终日不停,守军伤亡一万六千余人,补充兵力四次,经过了七天七夜血战。后因增援敌军源源不绝,大场终于失守。 全數保障嘅自願醫保 並唔係有錢人嘅專利! Sponsored by 10Life 淞沪会战后,日军锐气遭到了重创,其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和“抗战必亡”论也彻底破产。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又打响,孙天放任副旅长的国民党二六一旅刚从上海撤离出来立即投入南京保卫战。10日,日军主力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几处同时进攻,战斗十分惨烈。午后,日军炮火猛轰光华门,城墙被炸开两处缺口,日军蜂拥而入,情况万分危急。陈颐鼎奉命率领二六一旅官兵前往通济门、光华门增援城墙上的守军,阵地得以巩固。至夜,二六一旅挑选敢死队坠下城墙,将潜伏在城门洞内的日军及盘踞在通光营房内的日军全部消灭,光华门及通济门一线乃转危为安。11日,日军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工事大部被毁。陈旅长和副旅长孙天放协力同心,率二六一旅余部顽强抗击,以惨重伤亡之代价守住了阵地,使日军未能前进一步。12日中午,日军像潮水般涌来,友部全部壮烈殉国,雨花台失陷。陈旅长因与师部失去联系,就请副旅长孙天放向邻旅查询,孙派联络参谋刘平去邻近的教导总队马威龙旅指挥所了解情况。刘平回来报告说,增援的广东部队第八十三军已整队撤离太平门,开往东北方向,马旅长亦向左侧靠拢。陈、孙正副旅长面面相觑,如坠入云里雾中。过了好长时间,陈旅长对孙天放说:“天放,劳你大驾,带上一些人,亲自到左翼铁路附近视察一下吧,了解了解情况,好下决心。”孙遵嘱前往,至13日零时许,自和平门骑自行车回来,告知南京已失守,守军纷纷向下关撤退。陈旅长只得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还特邀第二六○旅旅团长参加,在决议上签名,以示大家同负撤离阵地之责,成功撤离。后来才知道师长已在头一天没通知下属部队就先溜了。南京保卫战结束了。五天战斗过程中,上级未召集过一次会议,未部署过战斗方略,未下达过任何战斗令或撤退令,可谓是糊里糊涂的保卫战。孙天放虽率部突围成功,但面对这种窝囊的悲情败退,悲愤莫名。 轉工空窗期,每月保費低至$100加強醫療保障 Sponsored by Bowtie保泰人壽 1938年10月,孙天放任江苏省保安处上校高级参谋。 1939年12月晋升陆军步兵上校;次年1月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苏北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韩德勤)副总指挥,11月任江苏省保安处少将处长;1941年考入陆军大学参谋班;1944年10月任江苏防空处少将处长。 1945年,孙天放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并以八十九军代军长身份出席对日受降仪式,次年1月任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苏州警备司令,任内缴捕湖匪汉奸胡肇汉的人枪。内战爆发后,孙天放誓不沾手同胞鲜血,故称病退役定居镇江市。 1949年初,孙天放在沪以等候张治中北京和谈为由,拒绝阖家去台湾。6月,江南解放,孙天放向上海市人民政府登记身份,8月被作为国民党战犯解送苏州解放军教导团学习,1950年转押北京功德林及秦城监狱等“战犯管理所”,1951年被当地人民政府以反动军官身份处决(有的资料说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枪毙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人民政府宣布孙天放为错杀,无罪平反。(柴昭宁:《黄埔一期的蚌埠人- 孙天放》,淮河晨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292o2y.html 海解放后,一位国军中将主动登记自首,为何仍被关押长达25年? 2019-12-05 18:51 1949年6月,上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历时16天,击败了国民党汤恩伯的部队,取得了上海战役的胜利,上海宣告解放。不过,虽然上海已经解放,但是城内仍然潜伏着大量的国民党残兵剩将和特务,对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为了维持上海市的治安,陈毅着手成立了上海市军管会,开始着手打击上海市的特务以及反革命分子。 孙天放,一位普通的上海市市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说孙天放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市民,实际上也不准确,他曾是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内战爆发后,他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出了军界,一直在镇江市养病,1949年年初搬到了上海。 事实上,当时蒋介石曾派人劝说孙天放前往台湾,但是孙天放却说:“张治中先生正在北平和谈,我等他的消息。” 就这样,孙天放拒绝逃到台湾,选择留在大陆。 不过,既然要留在大陆,就要得到政府的认可,孙天放不是一个“逃跑将军”,更不想过上躲躲藏藏的生活,于是索性向上海市政府坦白,当然,说好听点儿是“坦白”,说难听点儿就是“自首”。 不管是坦白还是自首,孙天放终究还是来到了上海市军管会大门外,他走进大门,对工作人员说道:“我是孙天放,来登记身份。” 工作人员见他就是一个老头儿,也不大搭理,“年龄?籍贯?” 孙天放一一回答。 工作人员又问:“身份?” 孙天放长舒了一口气,说:“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 此话一出,工作人员抬头吃惊地看着孙天放,说不出话来,他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头儿竟是一名国军中将。 工作人员马上向上级求证,最终确定了孙天放的身份,“您先回去,有问题我们再找您。” 就这样,孙天放回到了家中,不过,就在几天之后,上海市军管会又派出人来,将孙天放带到了军管会,他终究还是因为历史问题,作为国民党战犯被关押了起来。 此后,孙天放曾被送往苏州解放军教导团学习,1950年,他又被转移至北京功德林监狱、秦城监狱、山东战犯管理所等监狱之中,一直被关押了长达25年之久,后于1974年病死狱中,终年72岁。 孙天放为何会被关押如此长的时间? 事实上,还是因为历史原因!孙天放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之后曾在何应钦手下做事,1924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孙天放没能坚持原则,主动脱离中共,加入了国民党阵营。 不过,孙天放虽然脱离了中共,但是他的抗战功绩还是不容抹杀的。1932年淞沪抗战之中,孙天放率领江苏保安团奋勇作战,最终夺回了521团阵地;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孙天放指挥261旅牢牢守住了阵地,日军始终无法破防,不过,由于上层指挥失灵,致使国军全线溃败,孙天放被迫撤出战场。 孙天放在抗战初期曾担任苏北游击指挥部副总指挥,在这一时期,他不可避免地与新四军产生摩擦,双方各有伤亡,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建国后他才会被关押如此之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