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方运炽1906是瓦埠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6年冬,党中央选派方运炽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是“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

方运炽英年早逝 发布时间:2015-07-17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1159[字体:大 中 小] 方运炽是瓦埠暴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安徽省委书记、皖西北特委书记、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皖西北道委书记。后被张国焘迫害致死,成为中共党史上“英年早逝的共产党人”。 方运炽(1906——1932),又名方英,化名高中林、高钟灵,安徽寿县瓦埠人。 追求真理 1906年,方运炽出生于安徽寿县瓦埠竹园村。幼时在乡随塾师听读,稍长,入瓦埠小学就读。1919年,方运炽入芜湖公立学校读书。五四运动爆发,他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听了恽代英的演讲,受教很深。民国12 年,他和薛卓汉等创建了“爱社”,秘密学习革命理论。他积极联络各校学生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1923年转入上海大学学习。同年冬,寿县成立了直属中央领导的中共小甸集特支,经曹蕴真、薛卓汉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上海大学党组织指示方运炽、薛卓汉、曹蕴真等回乡建党。他们在寿县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小甸集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最早的党组织。特支建立后,方运炽负责瓦埠一带工作。他以教书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工作。1924年方运炽在寿县中学组织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罢课,赶走封建校长。次年,联合寿县城关各界人士,组织了寿县非基督教大同盟,揭露帝国主义在寿县进行文化侵略的罪行,反对读经礼拜与苛税。“五卅”惨案后,组织“寿县学生沪案后援会”,在城乡募捐,举行示威游行,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罪行,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并募捐银元百余块汇往上海。 领导暴动   1926年冬,党中央选派方运炽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由于革命需要,他以“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的身份回国,改名方英。9 月,中央第三高级训练班开学,方运炽任教务主任,并由中共中央指定,担任班的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方运炽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到安徽视察和指导工作。   1929年8月5日,方运炽在六安、霍山两县交界的豪猪岭主持召开了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党的联席会议,集中讨论了武装起义及其准备工作等问题,同时报请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以加强对六县的领导。   是年11月,方运炽亲自组织领导了六安独山农民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三区(独山)工农革命委员会总指挥部,方运炽任党代表。当年年底,方运炽回到中央,被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外交科工作,不久任外交科主任。他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了高度的自觉性、原则性和组织纪律性。民国20 年1 月,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王明进了政治局。由于他对王明情况了解,表示坚决反对。   1931年2月,方运炽由中央派到安徽巡视工作,参加了组建安徽省委的工作,1931年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方运炽被推选担任省委书记。此时,方运炽正在皖北巡视,组建中共皖北中心县委,在他未到职前,书记职务由王华(即王步文)代理并兼宣传部长。   3月到皖北巡视,在寿县上奠寺召开寿、凤、阜3县县委联席会议,组建了中共皖北中心县委。会议决定,在寿县瓦埠举行武装暴动。3月27日,中共党员、农民数千人举行了震惊江淮的“瓦埠暴动”。暴动队伍从四面八方云集瓦埠镇东南泰山庙,成立“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在望春园酒馆门前树起镰刀锤子的红旗,逮捕地主豪绅10多人,缴获长短枪130多支,发动群众开仓放粮200多石。   瓦埠暴动虽然由于反动武装的联合进攻宣告失败,但它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暴动分散了敌人的一部分兵力,声援了红军击退国民党向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打击了封建地主豪绅的势力,锻炼了革命群众。这次暴动,是党领导寿县人民革命由经济斗争发展成为武装斗争的转折点,揭开了寿县人民武装斗争的序幕。 壮志未酬 不久方运炽即到皖西北巡视。是年4月,皖西北成立特委,中央指定方运炽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特委书记。方运炽和特委的其他同志,领导六安、霍山、英山、霍邱、固始、赤城等县党的工作,对皖西北根据地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搞好皖西北根据地的宣传工作,特委成立了党报委员会,由方运炽等5人组成,创办《火花》、《红旗》等刊物,加强对白区宣传。1931年鄂豫皖省委第一次党代会上,方运炽报告了皖西北地区的军事形势和斗争策略,赞扬了根据地的作用。当时鄂豫皖中央分局负责人张国焘为改造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对方运炽的报告极为不满。是年12月,皖西北特委改为皖西北道委,方运炽任书记,在建设红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2年12月,张国焘以所谓“肃反”不力,撤销了方运炽的职务并加以“改组派”的罪名。1933年,蒋介石对鄂豫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当时,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拒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成员的“诱敌深入,寻机破敌”的正确作战方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途中张国焘以不公正的待遇残酷迫害,横加折磨,致使方运炽壮志未酬,殉节于川陕途中,年仅26岁,成为中共党史上“英年早逝的共产党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2017-03-02 09:23:14 来源:  慢步烟火人间    举报 0 分享至 外公尹宽1897年出生于原石南乡雪池村一户农民人家。 其父亲尹宏谱忠厚老实、勤劳俭朴,人称“尹好人”,母亲笪氏是同村人,于外公8个月时死于肺结核病。外公还有一位姐姐,初为人妇之时,不幸早逝。 曾外祖母死后,曾外祖父没有再娶,他白天忙于农活,晚上为儿女洗衣浆衫,除此之外,他还编织箩筐等竹器,用以卖钱补贴家用。 在曾祖父的辛勤劳作支撑下,外公8岁时入私塾读书。由于他聪颖好学,当时尹氏家族的族长和族中的头面人物,都对外公的前途十分看好,感叹:“有益(外公原名)将来必成大器。” 外公青年时期,族人筹钱给外公继续深造。外公在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党校读书时,与进步教师高语罕交厚,受其影响, 积极投身了五四运动 。 1919年,他又在高语罕的帮助下,赴法国勤工俭学,也就是在此期间,结识陈独秀、周恩来、郑超麟等年轻的旅欧马克思主义者, 并于1922年6月与 周恩来 、赵世炎、李慰农、杨士彬等十八名代表,在巴黎成立“少年共产党”。 差不多也就是从这开始,外公的人生与政治密切相关 。 (赴法留学时的外公) 而外公的政治生涯,我也是从母亲口述及书籍资料中才得以了解:外公1923年署名“石生”主编《少年》杂志,连续发表《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等文章;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结业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务。1925年,领导建立发展山东的中共党、团组织,开展 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爱国群众斗争 。8月调任由地委扩大的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主持区委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对上海总工会和共青团区委的领导。 少年共产党笫二次大会集体照部分,后排左二为外公尹宽 1927年2月,外公继续被选为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主席团委员,仍任宣传部部长。2月23日,中共中央与上海区委合组的特别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成立,任特委委员,宣委负责人。参与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 1927年2月,外公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最高领导机关特别委员会,与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李立三、陈延年等人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四·一二”大屠杀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并出...

鲍汝澧(1908—1971年)字岷东,寿县东津人。幼读私塾,及长务农。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入伍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

鲍汝澧(1908—1971年)字岷东,寿县东津人。幼读私塾,及长务农。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入伍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出师北伐,辗转于湖北、河南一带,与军阀吴佩孚部激战,屡立战功,升任连长。14—26年,任国民党军四十四师少校营长,后任独立四十六旅营长。27年调国民党军一一○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升任为少校团长。同年,部队调至武汉,守卫在桐柏山麓御敌,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大败日军。该师非蒋嫡系,于29年(公元1940年)被摘去兵权,编为十六师。他虽任少将步兵指挥官,但无军队,责其单人匹马去河南鹿邑招兵买马。次年,组成挺进四纵队,任少将总司令,开赴河南漯河等地整训。31年编为独立第一旅,任旅长。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原。他受命守卫郑州,阻击日本侵略军。战斗开始,因汤恩伯部不战南撤,鲍旅为求生存坚持抗日,部队由黄河岸转战至密县一带,迂回击敌,历经一周,后乘隙东进,过京汉铁路以东,经扶沟、沈邱一带,南渡沙河,经上蔡、西平,暗越京汉路,在嵖岈山与日军激战,双方伤亡不少。同年秋到达滇平,与上级接通关系后,杀回豫西。是年底,改编为六十二师,任少将师长。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命驻防河南陕县。不久队伍被解散,复以通共之罪名,拘捕西安受审,囚居二年余,后经张轸电保释放。1949年5月,在武汉上游金口镇随张轸部起义。7月,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一军二一二师任师长。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任湖北省大冶军分区司令员,兼任二一二师师长。秋,大冶军分区撤销,调湖北军区司令部待分配。1953年9月,任湖北军区干校第一副校长。1955年3月,任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1958年5月,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1971年1月病逝。 来源:http://60.166.6.242:8080/was40/detail?record=257&channelid=13955&back=-1 【打印正文】 上一条:张克瑶 [ 2014-03-20 ] 下一条:没有了!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3284422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3284022 广告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