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張世希 2019-03-19 15:04:18 來源:黃埔一期的博客 點擊:506 張世希(1903~1956),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畢業。别字适兮,安徽省桐城縣人。1924年春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5月編入第四隊學習,畢業後任軍校入伍生隊區隊附,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排、連、營長。參加兩次東征和北伐。 1928年起任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教導一團團長,1930年春,以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學員、教官編成教導第三師(轄4個團),師長錢大鈞,張世希任第一團團長,中原大戰爆發後,率該團随教導第三師(隸屬第三軍團)參戰,1930年11月,教導第三師改編爲第14師,張世希改任第40旅第79團團長,及國民政府警衛軍一師第一團團長,1932年1月,警衛軍第1師改編爲第87師,張世希改任該師第259旅第517團團長。“一.二八”凇滬抗戰爆發,2月初,率該團随第87師第259旅旅長孫元良開赴淞滬增援參戰。2月21日,該團小炮連擊落日軍八四六号戰鬥機一架,駕駛員田中大尉當場運殒命。1933年初,升任第87師第259旅旅長、副師長,1933年12月,調任第4師副師長,1934年2月,調任參謀本部高參。 1934年9月,考入陸軍大學特别班第二期深造。1937年8月,從陸軍大學特二期畢業。抗日戰争爆發後,任中央軍校步兵科科長、第二學生總隊總隊長,軍政部第十四補充處處長。1939年4月24日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少将,不久,軍政部第十四補充處改編成新編第33師,張改任新編第33師師長,1939年12月初,日軍侵占昆侖關要隘,企圖切斷我國通往越南的交通線,張世希率新編第33師抵達廣西賓陽時,奉命配合杜聿明領導的第五軍進攻昆侖關,後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謀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中國戰區被劃分爲15個受降區,浙江及福建廈門被劃至第六受降區,由第三戰區接管,1945年9月4日,張世希在富陽長新鄉宋殿村宋作梅的宅院内主持與日軍洽降儀式。 1946年起任徐州綏靖公署參謀長,1947年3月,陸軍總司令部成立,張任副參謀長、陸軍總司令部鄭州指揮所副主任。1947年11月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江蘇江甯縣代表)。1948年9月任首都衛戍副總司令。1948年9月22日被國民政府晉升陸軍中将。1948年12月任第七綏靖區司令官,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1949年7月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同年9月到台灣,續任“國大代表”。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