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曹渊连长卢德铭

曹 渊北伐留英名 发布时间:2017-02-17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1598[字体:大 中 小] 曹渊.jpg 曹渊在北伐中率领铁军(叶挺独立团)一营,在攻打汀泗桥、占领贺胜桥的战斗中,无坚不摧,攻无不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令敌人闻风丧胆,望风披靡。武昌城下,为北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周恩来、聂荣臻、叶挺称赞他为“模范的革命军人”。      曹渊(1902——1926),原名郡(新)宽,字溥泉,安徽寿县小甸人。 投身学运    1902年,曹渊出生在安徽省寿县小甸曹家岗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春,曹渊来到芜湖,考取了不收学膳费的工读学校。他一边参加学校组织的生产劳动,一边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久,五四爱国运动爆发,芜湖各校师生立即响应,组织成立教职员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曹渊被选为代表,参加芜湖学生联合会,并因其精明干练而成为该会主要负责人之一。   1921年6月2日,安庆市学生和教师为增加教育经费向安徽省政府请愿,遭到当局镇压,发生了“六二”惨案。曹渊、王逸常等人组织芜湖学生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并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积极声援安庆师生的正义斗争。但工读学校学监佘小宋则勒令曹渊等人退学。   是年秋,曹渊又考入芜湖公立职业学校。入学不久便被推举为该校学生会主席。次年3月,芜湖人力车工人为了反对封建军阀政府增加牌照税和资本家擅加车租,举行罢工。曹渊领导学生会勇敢地同工人站在一起,并肩战斗,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同时,曹渊等人在职业学校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为宗旨,组织学生学习和传阅《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先驱》等书刊。   1922年秋,职业学校发生时疫,由于校长李子寿、学监董质坚平日压迫学生,不顾学生健康,任意延长劳动时间,致使一名学生病死,因此激怒了全体学生。学生会决定停课、停工一天,为死者举行追悼会,并把李子寿、董质坚拖到死者遗像前默哀半点钟,然后将其逐出校门。在追悼会上,曹渊代表学生会登台演说,揭露和痛斥学校当局的罪行,并亲书“子寿如此,人皆气死;质坚不灭,我亦贪生”的挽联。事后,该校董事会以“过激分子”为名,将曹渊等人开除学籍。离校那天,该校师生及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省立第五中学等校四五百人,挥舞旗帜,高呼口号,前往送行。   曹渊被逐出校门不久,来到上海。当时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恽代英等人在上海大学执教。曹渊就利用一切机会前去旁听,并阅读了他们编撰的《社会科学概论》、《哲学概论》、《社会进化史》、《世界工人运动史》等讲义,从而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的志向。 建功黄埔 1924年5月,曹渊和许继慎、王逸常等人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曹渊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刻苦钻研军事技术。当时,有个别同学对紧张的军校生活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一下子接受不了,产生了畏难情绪。曹渊主动找他们谈心,耐心地劝告说:“中国革命现渐入正轨,组织薄弱之民众,不能徒手毙敌人,正期待黄埔健儿作为先锋队。我辈到此,生命已献于革命,胥当溅血于帝国主义军阀之前,慰民众之殷望而完吾人之天职。日叹于操作劳苦,岂革命青年之态度哉?”在曹渊的帮助下,这些同学端正了入学动机,学习和训练成绩很快赶了上去。   一天,曹渊听说王逸常的爱人在上海病逝,王逸常准备请假赴沪料理丧事。曹渊劝他不要向学校请假而影响了学习,并安慰他要节哀。同时,曹渊还商同许继慎、杨溥泉等军校同学,将各自的月薪汇集起来,交给王逸常汇到上海,托友人代办丧事。   曹渊在黄埔军校,不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善于团结和帮助其他人共同进步,所以,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入校不久即加了中国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接受曹渊入党的小组会,语重心长地说:“曹渊在学校读书期间,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投身党领导的学生运动。现在入党了,今后更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政策,站稳党的立场,做党的忠诚战士,做革命军队的优秀指挥员!”   1924年11月,曹渊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军校以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黄埔军校教导团。曹渊被派往教导团学兵连任党代表。1925年2月,黄埔军校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曹渊是该会骨干分子,积极从事革命的宣传活动。   1925年2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出师东征,讨伐陈炯明。曹渊率学兵连随军校教导一团参加了东征军右翼作战。3月12日拂晓,教导一团在棉湖与林虎主力1万多人遭遇,战斗异常激烈。战线逐渐延伸数里之长,阵地变换几十处之多,由于敌众我寡,教导一团伤亡惨重,敌人几次冲到团部附近,整个阵线几呈动摇之象。此时,曹渊和连长曹石泉率学兵连勇猛出击,奋力冲杀,终于击退了敌人的反扑,稳住了阵地。黄昏时分,军校教导二团赶到,一、二团前后夹击,敌溃不成军。据《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记载:学兵连自零时30分与敌开始战斗,时而冲锋陷阵,时而白刃相接,时而绕攻侧击,斩杀无算,屡摧强敌……敌乃不敢越雷池一步。   5月,杨希闵、刘震寰,趁东征军远征未归,广州防务空虚之际,发动了武装叛乱。东征军奉命火速回师平叛。6月1日,黄埔军校教导团抵达白云山、龙眼洞一带,双方发生激战,由于地形不利,屡攻不下。此时,已调任一团八连连长的曹渊,率全连官兵协同军校学生组成突击队,趁黑夜迂回到敌人背后,偷袭成功,敌军大乱,一举打垮了叛军。次日,革命军收复广州,革命政府又一次转危为安。   10月1日,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于14日攻克天险惠州。曹渊随一团追击敌洪兆麟部至河婆,洪见我一团孤军深入,遂驱使6000余人反扑,双方相持不下。作为团预备队的第八连奉命增援。全连官兵在曹渊带领下冒弹冲锋,一鼓作气,将敌击溃。战后,曹渊被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一营营长。1926年3月,叶挺独立团成立。曹渊担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 北伐先锋    5月1日,独立团作为北伐军先遣队,从广州肇庆出发。途经广州时,周恩来召集独立团连以上党员干部开会,勉励大家“饮马长江”、“武汉见面”。一营的第一项任务,是负责运送数十万发枪炮弹药到郴州,给友军唐生智部。曹渊率全营官兵,在运输工人的密切配合下,翻越几百里高山峻岭,沿途避开了湖南军阀叶开鑫部的阻拦,按期到达郴州,如数交点了枪炮弹药,没有丝毫损失。对此,友军感到惊奇和佩服。   北伐途中,曹渊求战心切。他在一封信中写道:“多次作战,只限于广东,不能快吾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之愿。现已入湖南,不久将于帝国主义第一忠奴、天字一号之吴大军阀相见于战场,我誓当以我热血灌溉革命之花也”。6月3日,独立团第二、三营在湖南安仁被敌众兵分割包围。枪声紧,军情急。刚交完弹药的一营官兵,未及休息,连夜出发,在团长叶挺、营长曹渊带领下,冒雨跋涉40多里,赶到安仁,立即投入战斗,打垮了敌人,为第二、三营解了围。次日,独立团击溃了敌军6个团,一举占领攸县县城。   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宣布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正式出师北伐。7月10日,叶挺独立团和第四军各团攻打醴陵。独立团第一营任左翼,钳制敌军,掩护主力作战。曹渊接受任务后,率全营官兵冒着枪林弹雨,强渡激流,不料在泗汾突与敌谢文炳部约两个团援兵遭遇。面对数倍之敌,有人建议停止前进,迅速登山,据险扼守,以待援兵。曹渊经认真分析,断定是遭遇战,敌人不明我方虚实,我若退却,恰好暴露了弱点;而且距团部远,附近又无友军,与其退却而失败,影响整个战役,不如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争取胜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曹渊命令全营集中火力,向敌冲锋,经两三个小时激战,将敌击溃,俘敌数百。泗汾之敌既溃,独立团猛打猛冲,于当天下午攻占醴陵,并配合友军攻下浏阳。长沙之敌闻讯震惊,纷纷溃退。11日,中共湖南区委领导工人、农民、学生,兵不血刃占领长沙。战斗结束后,聂荣臻和叶挺在总结时指出:“这一仗,曹营长判断敌情正确,机动敏捷,指挥有方,又能认真地贯彻党的指示,是制胜的主要因素。”   8月19日,第四军开始攻打平江。曹渊率领一营偷渡汨罗江,以急行军抄小道绕到平江城北。守敌惊慌失措,掉头逃窜。独立团和三十六团快速追击,吴佩孚的心腹“健将”、平通防御司令陆澐自杀,被吴佩孚自诩为“金城汤池”的平江遂被攻克。   北伐先锋独立团乘胜前进。吴佩孚为挽救败局,亲自布置汀泗桥防御,企图利用汀泗桥的有利地形,歼灭我北伐军先头部队。8月26日上午,第四军在友军配合下,开始攻打汀泗桥。因无重炮,攻打一天无进展。守敌组织“敢死队”向我发起反攻,冲过汀泗桥,直逼第四军司令部附近。叶挺令曹渊率第一营火速驰援。一营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奋勇前进,几经冲杀,终将敌“敢死队”击溃,军部化险为夷,曹渊因此而受到军部传令嘉奖。27日,独立团绕到敌后,协同友军攻破了天险汀泗桥,上午11时又占领了咸宁城。   8月30日,北伐军攻打军事要隘贺胜桥。独立团担任沿铁路线向贺胜桥攻击的任务。许继慎率第二营攻破敌人第一道防线,继续向纵深发展,敌援兵刘玉春部赶到,将第二营包围,营长许继慎身受重伤。曹渊率第一营驰援,立即展开,发起冲锋,将敌击退,救出许继慎,解了二营之围。紧接着,一、二营和团部机关枪连全力攻破敌第二道防线。吴佩孚逃回武汉,贺胜桥遂被占领。 喋血武昌 9月1日,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发起了围攻武昌城的战役。武昌背靠长江,与汉口、汉阳互为犄角,地形险要,城墙坚厚,易守难攻。吴佩孚集结2万大军凭险死守,企图与北伐军决一死战。到9月3日北伐军攻击仍不奏效。4日决定,各攻城部队每团抽出一个营为奋勇队,强行爬城。独立团负责攻打宾阳门至通湘门,以第一营为奋勇队,曹渊为奋勇队队长。   接受战斗任务后,曹渊立即召开党小组会,号召党团员在战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接着又召开军人大会,进行战斗动员。全营官兵摩拳擦掌,一致表示决心,不惜流血牺牲,攻克武昌,以实现“饮马长江”、“武汉见面”的誓愿。全营不少官兵自动写好了遗书,包好了留给家人的东西。这种留遗书誓死攻城的动人事迹,在国民革命军和武汉人民中广为传颂。他们说:“古有抬棺出阵的故事,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   9月5日零时,曹渊率奋勇队向登城地点急速前进,临近城壕时被敌人发觉,遂集中火力向奋勇队疯狂扫射。勇士们视死如归,有进无退,一直攻到城墙角下,竖起云梯,奋勇攀登。号兵吹响了冲锋号,登上城头的勇士们高呼“革命万岁”!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消灭了部分敌人。但是,由于友军的奋勇队有的离城很远就停止前进,有的在城壕外踌躇不前,没能与第一营积极配合,致使敌预备队得以不断向第一营登城地点集中。一营官兵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与十数倍于己的守敌搏斗,大部壮烈牺牲。天将破晓,曹渊在一个小土包后面,给叶挺写战斗报告:   “天已露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刚写完“渊”字,不幸头部中弹,“渊”字最后一笔,拖了三四寸长。连长卢德铭立即组织抢救。曹渊说:“德铭同志,我已无救了,你不要管我,为了革命你带同志们冲啊!”卢德铭派战士将曹渊背下火线后,曹渊即牺牲了。年仅24岁。   曹渊等烈士的英勇献身精神,激励着革命军广大官兵奋勇攻城。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攻克,生俘敌湖北督军陈嘉谟、守城总司令刘玉春以下1万余人。   战后,叶挺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武昌洪山建立烈士陵墓。周恩来高度评说:“曹渊同志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我全党同志对曹渊同志这种英勇牺牲精神,表示无限的敬意”。烈士遗孤亦被周恩来收养。“皖南事变”前,叶挺、张云逸曾专程来寿县看望曹渊亲属。   建国后,曹渊被共和国追认为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1980年,武昌区人民政府将烈士墓扩建为陵园。陵园横额由邓小平题写,“曹渊烈士纪念碑”碑名由徐向前所题,上立曹渊半身铜像,背面嵌有曹渊生平大理石碑记。200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在前150位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中,就有曹渊。曹渊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不朽功勋,永远被后人敬仰。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2017-03-02 09:23:14 来源:  慢步烟火人间    举报 0 分享至 外公尹宽1897年出生于原石南乡雪池村一户农民人家。 其父亲尹宏谱忠厚老实、勤劳俭朴,人称“尹好人”,母亲笪氏是同村人,于外公8个月时死于肺结核病。外公还有一位姐姐,初为人妇之时,不幸早逝。 曾外祖母死后,曾外祖父没有再娶,他白天忙于农活,晚上为儿女洗衣浆衫,除此之外,他还编织箩筐等竹器,用以卖钱补贴家用。 在曾祖父的辛勤劳作支撑下,外公8岁时入私塾读书。由于他聪颖好学,当时尹氏家族的族长和族中的头面人物,都对外公的前途十分看好,感叹:“有益(外公原名)将来必成大器。” 外公青年时期,族人筹钱给外公继续深造。外公在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党校读书时,与进步教师高语罕交厚,受其影响, 积极投身了五四运动 。 1919年,他又在高语罕的帮助下,赴法国勤工俭学,也就是在此期间,结识陈独秀、周恩来、郑超麟等年轻的旅欧马克思主义者, 并于1922年6月与 周恩来 、赵世炎、李慰农、杨士彬等十八名代表,在巴黎成立“少年共产党”。 差不多也就是从这开始,外公的人生与政治密切相关 。 (赴法留学时的外公) 而外公的政治生涯,我也是从母亲口述及书籍资料中才得以了解:外公1923年署名“石生”主编《少年》杂志,连续发表《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等文章;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结业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务。1925年,领导建立发展山东的中共党、团组织,开展 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爱国群众斗争 。8月调任由地委扩大的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主持区委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对上海总工会和共青团区委的领导。 少年共产党笫二次大会集体照部分,后排左二为外公尹宽 1927年2月,外公继续被选为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主席团委员,仍任宣传部部长。2月23日,中共中央与上海区委合组的特别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成立,任特委委员,宣委负责人。参与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 1927年2月,外公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最高领导机关特别委员会,与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李立三、陈延年等人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四·一二”大屠杀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并出...

鲍汝澧(1908—1971年)字岷东,寿县东津人。幼读私塾,及长务农。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入伍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

鲍汝澧(1908—1971年)字岷东,寿县东津人。幼读私塾,及长务农。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入伍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出师北伐,辗转于湖北、河南一带,与军阀吴佩孚部激战,屡立战功,升任连长。14—26年,任国民党军四十四师少校营长,后任独立四十六旅营长。27年调国民党军一一○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升任为少校团长。同年,部队调至武汉,守卫在桐柏山麓御敌,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大败日军。该师非蒋嫡系,于29年(公元1940年)被摘去兵权,编为十六师。他虽任少将步兵指挥官,但无军队,责其单人匹马去河南鹿邑招兵买马。次年,组成挺进四纵队,任少将总司令,开赴河南漯河等地整训。31年编为独立第一旅,任旅长。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原。他受命守卫郑州,阻击日本侵略军。战斗开始,因汤恩伯部不战南撤,鲍旅为求生存坚持抗日,部队由黄河岸转战至密县一带,迂回击敌,历经一周,后乘隙东进,过京汉铁路以东,经扶沟、沈邱一带,南渡沙河,经上蔡、西平,暗越京汉路,在嵖岈山与日军激战,双方伤亡不少。同年秋到达滇平,与上级接通关系后,杀回豫西。是年底,改编为六十二师,任少将师长。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命驻防河南陕县。不久队伍被解散,复以通共之罪名,拘捕西安受审,囚居二年余,后经张轸电保释放。1949年5月,在武汉上游金口镇随张轸部起义。7月,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一军二一二师任师长。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任湖北省大冶军分区司令员,兼任二一二师师长。秋,大冶军分区撤销,调湖北军区司令部待分配。1953年9月,任湖北军区干校第一副校长。1955年3月,任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1958年5月,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1971年1月病逝。 来源:http://60.166.6.242:8080/was40/detail?record=257&channelid=13955&back=-1 【打印正文】 上一条:张克瑶 [ 2014-03-20 ] 下一条:没有了!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3284422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3284022 广告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