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会与“安庆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1-09-08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张卫强 查看:23936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岳王会在安庆起义中发动了“千余人之众,所聚徒党,皆系素练之兵,所执枪弹,皆系最精之器”。安徽的新军,马、炮两营全体参加了,其他 1905年,柏文蔚在位于芜湖的安徽公学任体操教习,陈独秀也在公学兼课,两人遂相约暑期访游皖北。归来后,柏文蔚遂于陈独秀、常恒芳等联络安徽公学中先进学生,成立岳王会。 岳王会的意思是崇拜岳王精忠报国的精神,地址在当时芜湖的关岳庙。参加组织的,最初有30多人,第一次开会在芜湖关帝庙宣读誓约。并在芜湖租了两间屋子,作为联络点。岳王会的大部分领导者同时接受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主要领导成员除陈独秀外,都参加了同盟会,一般会员也算集体加盟了。但岳王会的组织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1905年10月,柏文蔚应南京赵声之请,去新军第九镇充任三十三标第二营前队队官。冬天,常恒芳赴安庆任尚志学堂训导主任。由此岳王会就分成了三部:在芜湖的为总会,由陈独秀为总会长,南京、安庆为两分部,由柏文蔚和常恒芳任分部长。 1907年,安庆徐锡麟事件发生后,芜湖成为清廷各级衙门特别关注的重点,在重重监视之下,许多党人感到难以容身,纷纷离开芜湖。陈独秀也在这时东渡日本“苦读英文”,岳王会芜湖总会从此无人主持了。 岳王会的重心此后转移到了安庆。安庆是安徽的省治所在地,革命运动早有基础。1905年安徽开始筹办新军,武备练军停办,原来的练军成员,改组为新军第二标第三营,俗呼老三营。薛哲、倪映典、熊成基等在练军停办以后,则赴南京入南洋陆师学堂及炮兵速成学堂等校继续深造。留在老三营的有薛子祥、范传甲等。常恒芳一到安庆,就“感到他们革命情绪都很高”。他说:“我们把原来的岳王会又拿出来了……仅二三十个干部,于是我们又成立一个外围组织叫维新会,其中像老三营的人,大概都在里面,岳王会起了领导的作用。”早在岳王会于芜湖成立之初,安庆就设有分部,其基础就是原先的同学会。常恒芳来安庆后,又建立了外围组织,巩固了岳王会的领导地位。 1906年秋,安庆督练公所成立步、马、炮、工、辎五种弁目训练所。老三营的人员均分编入所训练。当时岳王会感到革命非有武力不行,便确定新军为主要的争取对象,大力在其中发展会员。为了加强对新军的领导,常恒芳也在此时投身炮兵弁目所当学员。岳王会在新军中所做的工作,成绩很显著。当时五个队每个队里都有岳王会的人。当时岳王会与安徽新军已有鱼水之情。岳王会的核心领导人物都分布在弁目训练所里。 安徽巡抚恩铭侦知弁目训练所有革命活动,便通过督练公所对新军严加监视。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安徽的新军未及响应,岳王会深表遗憾。事后,清廷大肆搜捕。常恒芳为避免株连,亦暂避定远萃华学堂教书。岳王会则由范传甲、薛子祥以及由南京学成返营的熊成基等人负责。 1907年冬,倪映典亦由南京返回安庆任马营管带。他与熊成基,范传甲、薛子祥等密商革命进行。这是岳王会准备武装起义的第一次计划,终因被恩铭察觉免去倪映典职务而未遂。 倪去后,范传甲等推熊成基主持团体事务。新军三十一混成协统领顾忠琛很欣赏他的才志,先调他任炮营队官,后来又要升他为一个营的管带。熊成基考虑到起兵革命,炮队实力较优于他营,坚辞不就。他牢牢地掌握住这支有革命基础的近代化兵种,终于成为武装起义中的主力。 1908年秋,南洋新军定于安徽太湖县会操。岳王会欲乘此时机在安庆起义,相约淮上同时响应。岳王会先推冷遹负责指挥全军的准备事宜,薛哲为副指挥。因范传甲赴南京联络第九镇新军的时候,又泄漏了风声。两江总督端方遂委派其心腹余大鸿来安徽监视新军,逮捕了冷遹,并把倾向于革命的三十一混成协统领顾忠琛撤职。 就在这个时刻,清廷又派坚决反对革命的朱家宝接任安徽巡抚。朱家宝在11月14日(阴历十月二十日)赴太湖阅操之前,还在城内周密地布置防范,致使岳王会的起义计划屡遭挫折。 岳王会在冷遹被捕后,又推熊成基为全军指挥。这时,突然传来了光绪帝和西太后相继死去的消息。岳王会认为这两个最高统治者的接踵死亡,统治集团内部必致混乱,是天赐良机,即于16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举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决定于当晚行动。会后,熊成基发布作战军令十三条,周详地安排了起义的步骤和方法。 岳王会在这次起义中发动了“千余人之众,所聚徒党,皆系素练之兵,所执枪弹,皆系最精之器”。安徽的新军,马、炮两营全体参加了,其他如六十一全标,六十二标之第三营,辎重队一队,亦均响应参与了起义。但起义很快失败,安庆的岳王会由此瓦解,安徽的革命运动,暂时走向低潮。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