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泉 来源:搜搜百科 发布时间:2013-12-12 10:11:04 浏览次数:13 次 【字体:小 大】 杨溥泉(1900~1927)原名本祖,改名文渊,别字溥泉,安徽六安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祖辈务农,家境中等。省立第二模范小学毕业,省立第一高等师范学校肄业,安庆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毕业,上海大学社会系旁听。参加安庆**和反对省第三届议会贿选的斗争。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安庆各界人士反对曹锟贿选总统的斗争。1924年春到上海大学社会系旁听,由国民党上海区分部委员薛子祥及岳相如保荐投考黄埔军校,不久往广州复试。同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转为党员。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毕业后任军校教导第一团排长、连党代表。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在攻打惠州城时为奋勇队员,立下战功。1925年10月任军校部组织科组织员。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奉派汕头任工人纠察队大队长。1927年4月任新编师副团长,随东征讨蒋军到九江。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随军南下潮汕,1927年9月25日,在潮州协助农军打击地主民团战斗中牺牲。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