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施從雲 (1880年-1912年),字燮卿。安徽桐城人,清朝軍事將領,辛亥革命烈士。

施從雲 語言 下載 PDF 監視 編輯 施從雲(1880年-1912年),字燮卿。安徽桐城人,清朝軍事將領,辛亥革命烈士。[1] Shi Congyun.jpg 生平 編輯 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施從雲赴直隸參軍,不久入保定將弁學堂。畢業後,被分配到新軍第五鎮十八標任排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施從雲被調入第一混成協七十九標,隨徐世昌赴東三省任職,駐新民府,由此結識了第一混成協八十標三營管帶馮玉祥。施從雲同馮玉祥、隊官王金銘來往密切。[1] 宣統二年(1910年)清朝組建陸軍第二十鎮,施從雲被編入陸軍第二十鎮四十協七十九標,初任隊官,後升任二營管帶。宣統三年(1911年),清政府決定在直隸永平府舉行永平秋操,陸軍第二十鎮遂開赴灤州。不久,武昌起義爆發,在灤州準備參加秋操的新軍各部相繼撤走,僅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未撤兵,並且截取了清政府自中國東北運往武昌前線的軍火。施從雲遂代表革命派官兵會見張紹曾,促請其起義。但張紹曾按兵不動。同年十一月,張紹曾被袁世凱調任長江巡閱使,失去兵權,潘榘楹升任陸軍第二十鎮統制。潘榘楹上任後,將下屬各標調到山海關內外駐防,僅將第七十九標留在灤州。[1] 七十九標共三個營,其中大多數官兵均同情革命派,施從雲、王金銘乃決定發動灤州起義。1911年11月初,王金銘赴海陽鎮聯繫馮玉祥,中國同盟會也秘密派遣白毓昆到灤州,幫助施從雲、王金銘起義。經革命派爭取,灤州知州朱佑保、警務所長張注東對革命採取贊同態度。七十九標標統岳兆麟難以控制局面,乃報告清政府。袁世凱命通永鎮總兵王懷慶進行招撫。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王懷慶到達灤州,但未能招撫成功,反而遭到施從雲等的武力脅迫,被推舉為北方軍政府大都督。王懷慶雖然答應出任大都督,但卻秘密勾結七十九標第三營管帶張建功,並於1月2日晨逃走。1月3日,施從雲、王金銘在灤州成立了北方革命軍政府,王金銘任大都督,施從雲任總司令,馮玉祥任總參謀長,白毓昆任參謀長,並向全中國發出通電。 1月4日,灤州起義軍舉行了誓師大會,並發布檄文稱:「即日振旅京津,廓清餘孽,快搗黃龍而痛飲。」[1] 不久,張建功率第三營據灤州城叛變,並進攻灤州城外的施從雲、王金銘的第一、二營。雙方展開激戰。清政府派陸軍第三鎮協統陳文運率一個標到開平增援王懷慶的淮軍。1月4日,援軍到達雷莊。1月5日凌晨,施從雲、王金銘率部到達雷莊附近,和清軍展開激戰。王懷慶假稱願意議和,施從雲遂到清軍營地談判,旋即被捕並被處決。[1] 民國13年(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後,在北京中央公園(今北京中山公園)為施從雲立了銅像,還在北京的小溫泉修建了施從雲的衣冠冢。 並於灤州為起義烈士樹碑建塔。[1] 民國14年(1925年),國民政府追贈從云為上將銜,在中央公園為他鑄造銅像,永志紀念。 施從雲墓,位於安徽省桐城市金神鎮騎龍村,1984年,桐城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墓地原形有所改變。原碑立於冢前,重建墓碑立於墓後。重建碑正面鐫刻「施從雲烈士墓」,下款刻「桐城縣人民政府立」;背後鐫刻其簡歷。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施從雲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家庭 編輯 施從雲為施從濱之四弟,施劍翹之生父,施劍翹後過繼給從雲之兄施從濱。[2] 參考文獻 編輯 施從雲,新華網,2009-03-26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01-13. http://big5.chinataiwan.org/zppd/GXMR/201110/t20111008_2095565_2.htm[永久失效連結]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孙立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01-06 10:06:39

孙立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01-06 10:06:39 浏览次数:28 次 【字体:小 大】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原籍安徽省舒城县(今肥西县),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8年回国,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2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曾率领38师(新1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1军在历时两年的第2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1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的战绩能和新1军相比。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13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隶属于第66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
岳王会与“安庆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11-09-08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张卫强 查看:23936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岳王会在安庆起义中发动了“千余人之众,所聚徒党,皆系素练之兵,所执枪弹,皆系最精之器”。安徽的新军,马、炮两营全体参加了,其他   1905年,柏文蔚在位于芜湖的安徽公学任体操教习,陈独秀也在公学兼课,两人遂相约暑期访游皖北。归来后,柏文蔚遂于陈独秀、常恒芳等联络安徽公学中先进学生,成立岳王会。   岳王会的意思是崇拜岳王精忠报国的精神,地址在当时芜湖的关岳庙。参加组织的,最初有30多人,第一次开会在芜湖关帝庙宣读誓约。并在芜湖租了两间屋子,作为联络点。岳王会的大部分领导者同时接受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主要领导成员除陈独秀外,都参加了同盟会,一般会员也算集体加盟了。但岳王会的组织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1905年10月,柏文蔚应南京赵声之请,去新军第九镇充任三十三标第二营前队队官。冬天,常恒芳赴安庆任尚志学堂训导主任。由此岳王会就分成了三部:在芜湖的为总会,由陈独秀为总会长,南京、安庆为两分部,由柏文蔚和常恒芳任分部长。   1907年,安庆徐锡麟事件发生后,芜湖成为清廷各级衙门特别关注的重点,在重重监视之下,许多党人感到难以容身,纷纷离开芜湖。陈独秀也在这时东渡日本“苦读英文”,岳王会芜湖总会从此无人主持了。   岳王会的重心此后转移到了安庆。安庆是安徽的省治所在地,革命运动早有基础。1905年安徽开始筹办新军,武备练军停办,原来的练军成员,改组为新军第二标第三营,俗呼老三营。薛哲、倪映典、熊成基等在练军停办以后,则赴南京入南洋陆师学堂及炮兵速成学堂等校继续深造。留在老三营的有薛子祥、范传甲等。常恒芳一到安庆,就“感到他们革命情绪都很高”。他说:“我们把原来的岳王会又拿出来了……仅二三十个干部,于是我们又成立一个外围组织叫维新会,其中像老三营的人,大概都在里面,岳王会起了领导的作用。”早在岳王会于芜湖成立之初,安庆就设有分部,其基础就是原先的同学会。常恒芳来安庆后,又建立了外围组织,巩固了岳王会的领导地位。   1906年秋,安庆督练公所成立步、马、炮、工、辎五种弁目训练所。老三营的人员均分编入所训练。当时岳王会感到革命非有武力不行,便确定新军为主要的争取对象,大力在其中发展会员。为了加强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