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庭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徐庭瑤 徐庭瑤.jpg 徐庭瑤 暱稱 國軍裝甲兵之父 出生 1892年 大清安徽省廬州府無為縣 逝世 1974年12月16日(82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三軍總醫院 國籍 中華民國 效命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軍種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 ? - 1952年 軍階 二級上將 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統率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 參與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長城戰役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泗縣戰役 徐庭瑤(1892年-1974年12月16日),安徽無為縣人,字月祥,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被稱為國軍「裝甲兵之父」[1]。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出身。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安徽省無為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52年自請退役,1974年於三軍總醫院逝世。 經歷 1933年長城抗戰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部分將領在1942年冬的重慶補拍合影。前排左起黃杰、徐庭瑤與杜聿明,後排左起劉嘉樹、鄭洞國與邱清泉。 國民革命軍第3師團長 獨立第4師副師長 第1師師長 第4師師長 1932年5月參予國軍對蘇維埃區第四次圍剿(以鄂豫皖區為主) 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軍長。這個軍本身就是為參加長城抗戰而組建起來的。下轄第2師、第25師和第83師,曾參與長城戰役。 第八軍團總指揮 訓練總監部交通輜重通信兵學校教育長 機械化學校教育長 新編第十一軍軍長 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國防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裝甲兵司令(1949年春),蔣緯國任副司令兼戰車第一團團長,鮑熏南任戰車第二團團長。拱衛京滬。 東南軍政副長官1950年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委員 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 注釋 徐庭瑤將軍 參考文獻 國民革命軍,師史總攬. 知兵堂. 2008年6月. 分類:1892年出生1974年逝世國民革命軍將領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中國國民黨黨員台灣戰後安徽移民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無為人徐姓 1933年2月,以劉戡第八十三師、黃杰第二師、關麟徵第二十五師和騎兵第一旅、砲兵第四團合編重建為第十七軍(中央軍)參加長城抗戰,軍長徐庭瑤。[5][6];長城戰功,援助宋哲元部,劉戡晉升為第九十三軍軍長兼第八十三師師長,率部駐守密雲。[5] 1933年3月11日,第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徵負傷,杜聿明代理師長。長城抗戰結束後駐北平。1935年5月,軍長徐庭瑤轉調職,軍番號第5次撤銷。[5]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