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潘赞化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

 

潘赞化

 语音 编辑 讨论2 上传视频
潘赞化,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于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今桐城市潘家楼)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是《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 [1]  其代表作品有《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等。
人物关系
纠错
   
中文名
潘赞化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职    业
诗人
主要成就
辛亥志士,先后参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
出生地
天津 [2] 
信    仰
三民主义
代表作品
《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等

人物生平

编辑 语音
潘赞化(1885-1959年),张知行将军的表兄。祖父曾官居天津知府,但父母早逝,他由慈祥的伯母戴氏拉扯大。
1901年,其兄潘缙华在安庆陈独秀交好,倡导革命,组织社团,年方十六七岁的潘赞化热心参与,奔走其间。稍后,潘缙华被清廷通缉,其兄带着赞化逃往日本,适逢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组织兴中会,潘氏兄弟均加入了兴中会。躲了一阵,见风声小了,兄弟俩又回到了安庆。兄在徐锡麟主管的巡警学堂任总教习,赞化在安徽陆军小学堂从事教学工作。
1907年7月6日,鉴湖女侠秋瑾的战友徐锡麟在安庆组织反清起义失败,清政府疯狂搜捕革命党人,潘赞化因同情和支持徐锡麟起事,被迫再次东渡日本。直到辛亥革命时才回国,投奔新军柏文蔚部。1912年安徽都督柏文蔚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监督,那时的财政部由北洋军阀控制,潘赞化不愿把关税上交财政部,而是汇寄到上海同盟会。不久,中山先生巡视芜湖,接见了潘赞化,赞扬了潘的义举。
1913年,新任安徽都督倪嗣冲,免去潘赞化芜湖海关监督一职。潘携玉良寓居上海。此间他资助革命党人倒袁,与乡友陈独秀过从甚密。1915年,云南蔡锷通电讨袁,潘赞化赴滇参加讨袁活动,云南起义无疑给袁世凯以毁灭性一击。潘因此获“云南起义纪念章”之殊荣。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宣言护法,潘赞化又去广州在孙中山先生麾下,参加护法之役。受孙中山之命入川东、鄂西,宣慰柏文蔚、黎天才、蓝天蔚、王天纵等军,由鄂西而问道至重庆返皖。 [3] 
1927年,北伐军抵达长江流域,柏文蔚出任国民革命军33军军长,委潘赞化为副师长。潘作战勇敢,指挥有方。
1928年至1937年间,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农矿部技士,实业部技正,科长等职 [4]  。
1937年抗战爆发,他同仇敌忾,奔走呼号,前往平凉、兰州、西安一带积极宣传团结抗日。后辗转流寓四川江津,出任国立九中总务长兼国文教员。在江津又重逢生活穷困潦倒的陈独秀,潘不忘乡谊和友情,经常带学生去看望独秀老人,还从经济上给陈以接济。
1943年 [3]  ,因与九中校长邵华意见不合,毅然从九中离职。(当时邵华在九中掀起白色恐怖 [5]  。)
1945年任桐城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其间桐城孟侠中学校长并在故乡练潭潘家楼创办木崖、黎阁小学。潜心教育工作,为家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直到1947年迁居安庆,解放后,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工作勤勉,深受敬重。1959年病逝于安庆,终年75岁,著有《二明亮轩诗集》印行传世。 [3] 

个人生活

编辑 语音

救护孤女

1913年潘赞化出任芜湖海关监督期间曾为青楼女子张玉良赎身,并结成夫妇,张玉良为感其恩遂改姓潘。潘赞化见张玉良聪颖慧质;对绘画有特殊爱好和天赋,遂为其延师授教,悉心培养。1920年 [6]  ,潘玉良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又在潘赞化的资助下赴法国留学,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专习画,与徐悲鸿同窗。民国14年,复游学于意大利国立罗马美术学院油画班、雕塑班。1928年初归国,相继任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国立中央大学油画教授,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名动画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潘玉良再度旅法,其画作多次在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等国巡回展出,法国政府及博物馆、英国皇家学院均有珍藏。其中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她的雕塑作品有《张大千头像》和水彩画《浴后》。西方画坛誉其为绘画、雕塑两艺齐名的艺术家。1959年,潘玉良接受巴黎大学授予的“多尔烈”奖,由巴黎市长亲自为她颁奖。1977年7月,潘玉良病逝巴黎,葬于巴黎市公墓,碑刻汉字“潘玉良艺术家之墓”。1984年,安徽省博物馆将潘玉良的遗作4000余件自巴黎运回,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桐城县博物馆展出。

陶塘兵变

1913年,孙中山先生发动倒袁的“二次革命”,柏烈武(柏文蔚字烈武)密谋响应,但柏氏手下芜湖驻军龚振鹏反叛,将柏烈武的计划密报袁世凯的手下大将段祺瑞。并在芜湖发动“陶塘兵变”,逮捕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险些将他枪决。这种险恶政治氛围,是日日风声鹤唳、夜夜草木皆兵,潘玉良为防止龚振鹏夜间密捕潘赞化,每夜不睡觉,手执手枪为潘赞化警戒。
晚年潘赞化回忆这段往事,称之为(潘玉良)“参加革命”,诗云:“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3] 

人物轶事

编辑 语音

《新青年》撰稿

潘赞化也是《新青年》杂志早期的撰稿人之一,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后,陈独秀即向潘赞化约稿,潘赞化欣然领命。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愈演愈烈之时,潘赞化以“潘赞”的笔名,接连在《青年杂志》第一卷第四和第五期上发表了《德国军神——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两篇介绍一战中德、法两国名帅的人物传记。在向国人科普时政的同时,也在字里行间向国内青年宣传着立志报国的思想。他在《霞飞将军》一文中开篇即言:“方今欧洲列强,开有史以来未有之战局。而疆场之上,必有有史以来未有之人物,运筹决策于其中也。……俾吾辈青年有所式焉。”而在文章结尾处,又激励道:“有雄心而又习于辛劳则种种艰巨皆莫能阻”。整个两篇文章,行文流畅,气势不凡,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具有《新青年》杂志的一贯风格。 [1] 

诗词泄愤

潘赞化身高体魁,长髯拂胸,举止潇洒。与僧尼、居士交往甚密,主张儒、释、道三元合一。行为怪异,乡人称为“桐城怪杰”。善诗,九·一八事变后,目睹国土沦丧,常以诗愤世,寓意禅林。他曾在佛教胜地九华山作七律一首寄陈独秀,诗云:“匈奴未灭不为家,卅载风尘两鬓华。故国已成俎上肉,时贤相厄眼中沙。白霜公子啁天水,赤铁道人练雪花。宇宙原来一桎梏,心藏丘壑自烟霞。”陈接诗后,亲笔草书条屏,真迹今藏桐城文化馆。 [4] 

我的祖父潘赞化(2)

  孙中山先生后来到芜湖还约见了潘赞化,并赞赏、表扬了潘赞化的义举。孙中山先生发动倒袁的“二次革命”,柏烈五密谋响应,但柏氏手下芜湖驻军龚振鹏反叛,将柏烈五的计划密报袁世凯的手下大将段祺瑞。并在芜湖发动“陶塘兵变”,逮捕都督府秘书长陈独秀,险些将他枪决。这种险恶政治氛围,是日日风声鹤唳、夜夜草木皆兵,潘玉良为防止龚振鹏夜间密捕潘赞化,每夜不睡觉,手执手枪为潘赞化警戒。

  晚年潘赞化回忆这段往事,称之为(潘玉良)“参加革命”,诗云:“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1916年,袁世凯撕下共和的面具,正式复辟帝制。潘赞化马上离开上海同李烈钧、方声涛入云南连络“成城学校”的同学唐继尧、蔡锷起义讨伐袁世凯,并宣布云南独立。这就是史称的“护国军”。潘赞化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部参议。

  “护国军”凯旋,潘赞化得到蔡锷手刻的“云南起义”的德制银打簧表一只,作为纪念返回上海。后来潘玉良1937年第二次赴法,潘赞化将此珍贵的纪念品送给潘玉良,潘玉良在离世前又嘱托友人王守义将此表带回,交给我们。这只表不仅是潘赞化参与革命的见证,更是两位老人半个世纪的旷世奇恋的见证。

  此后,北洋军阀混战连年,孙中山在广州宣言护法,潘赞化又去广州在孙中山先生麾下,参加护法之役。受孙中山之命入川东、鄂西,宣慰柏文蔚、黎天才、蓝天蔚、王天纵等军,由鄂西而问道至重庆返皖,1926年参加北伐,柏文蔚任三十三军军长,潘赞化任暂编第三师副师长与军阀张敬尧在安徽境内作战。1927年北伐胜利,定都南京,潘赞化回农矿部任技士科长。

  9·18事变后,潘赞化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满,有段时间隐居九华山,自取法号为“仰聃”。1937年,因国民政府内迁至重庆,潘赞化也随之去重庆。1938年,重庆的国民政府解散实业部,潘赞化不再在实业部就职。

  此时,内地大批流亡学生也云集重庆,其中有不少安徽流亡学生处于失学的境地。潘赞化同其他安徽同仁发起“安徽旅川公学”,后改名为“国立九中”,潘赞化任总务长。1943年,潘赞化因与九中校长邵华意见不合离职,由重庆江津步行四十余天行程两千多里,回到家乡桐城,从事教育,以期开发民智。在此期间,潘赞化创办“孟侠中学”,以纪念桐城籍的辛亥革命烈士吴樾(吴樾字孟侠);重新开办因日寇入侵而停办的,为纪念祖父潘黎阁的“黎阁小学”和纪念先祖潘江(字木)的“木”小学;并创办“北园农场”,以改善畜种。解放后,潘赞化全家移居安庆,由章士钊推荐就任“安徽省文史馆”首任馆员。

  纵观潘赞化一生,他自16岁被陈独秀带领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开始,到74岁去世,按潘赞化自己的说法:“自辛亥以来凡四十年,排满、讨袁、护国、护法、北伐、抗日诸役,无役不从,无场不在,自问平生唯景仰孙中山先生思想外,未曾慕名位、声势而与背叛先生者同流合污,除以自己所学食俸薪外,其他毫无所取也。”

  在经济上,他是“所食俸薪,其他毫无所取”,他早期的活动费用靠的是祖传下的一些田地,出租他人至陆续变卖,到最后变卖殆尽。后期费用除他自己的俸禄外,还要靠方氏夫人苦心经营陪嫁的“妆租田”的收入来支撑他。

  他对自己的评价应该说是很贴切、中肯的。看他的经历,在官场总是“浅辄即止”,除了在南京较为稳定的几年职员生活,他的生活一直是动荡的。他从未利用他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积累广泛的“人脉资源”为自己谋求稳定的、薪禄丰厚的官职。

潘玉良:​从雏妓变身名画家,因丈夫一句承诺,她在法国苦等40年 

“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这“持枪值宿小戎装”的便是潘玉良,于1913年被潘赞化赎身,纳为妾室,而这一年,又因为芜湖驻军龚振鹏反叛,“陶塘兵变”发生,陈独秀都险些在这时候被枪毙,潘玉良则担心龚振鹏闯进来,把潘赞化逮捕走,因此手持手枪为潘赞化警戒。

潘赞化晚年回忆此事,也是颇为动容,不过此时他与潘玉良是地隔两方,潘赞化待在中国安徽,潘玉良则是旅居法国。潘赞化在写给潘玉良的最后一封信上写道:

“来信预告美展有成功之望,将实现你之积45年之理想,当祝当贺!你要回国,能在有生之年再见,当然是人生快事。不过虑及目前气温转冷,节令入冬不宜作长途旅行,况你乃年近六旬的老媪,怎经得长途颠簸和受寒冷,还是待来春成行为好……”

1959年,潘玉良荣获多尔利奖,潘玉良便把他与巴黎市长的合照寄给了潘赞化,背面则写道:获巴黎大学多尔利奖,此系授奖时与巴黎市市长留影。赞化兄惠存。

不过信寄出后却是了无音讯,直到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驻法大使馆的人过来探望华人潘玉良,潘玉良这才知道潘赞化于1959年7月已离开了人世,顿感五雷轰顶,两人再无相见的可能。

“长街民变逼陶塘,鼎革清廷兵马荒;九道门前勤护卫,持枪值宿小戎装。”

这“持枪值宿小戎装”的便是潘玉良,于1913年被潘赞化赎身,纳为妾室,而这一年,又因为芜湖驻军龚振鹏反叛,“陶塘兵变”发生,陈独秀都险些在这时候被枪毙,潘玉良则担心龚振鹏闯进来,把潘赞化逮捕走,因此手持手枪为潘赞化警戒。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2017-03-02 09:23:14 来源:  慢步烟火人间    举报 0 分享至 外公尹宽1897年出生于原石南乡雪池村一户农民人家。 其父亲尹宏谱忠厚老实、勤劳俭朴,人称“尹好人”,母亲笪氏是同村人,于外公8个月时死于肺结核病。外公还有一位姐姐,初为人妇之时,不幸早逝。 曾外祖母死后,曾外祖父没有再娶,他白天忙于农活,晚上为儿女洗衣浆衫,除此之外,他还编织箩筐等竹器,用以卖钱补贴家用。 在曾祖父的辛勤劳作支撑下,外公8岁时入私塾读书。由于他聪颖好学,当时尹氏家族的族长和族中的头面人物,都对外公的前途十分看好,感叹:“有益(外公原名)将来必成大器。” 外公青年时期,族人筹钱给外公继续深造。外公在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党校读书时,与进步教师高语罕交厚,受其影响, 积极投身了五四运动 。 1919年,他又在高语罕的帮助下,赴法国勤工俭学,也就是在此期间,结识陈独秀、周恩来、郑超麟等年轻的旅欧马克思主义者, 并于1922年6月与 周恩来 、赵世炎、李慰农、杨士彬等十八名代表,在巴黎成立“少年共产党”。 差不多也就是从这开始,外公的人生与政治密切相关 。 (赴法留学时的外公) 而外公的政治生涯,我也是从母亲口述及书籍资料中才得以了解:外公1923年署名“石生”主编《少年》杂志,连续发表《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等文章;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结业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务。1925年,领导建立发展山东的中共党、团组织,开展 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爱国群众斗争 。8月调任由地委扩大的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主持区委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对上海总工会和共青团区委的领导。 少年共产党笫二次大会集体照部分,后排左二为外公尹宽 1927年2月,外公继续被选为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主席团委员,仍任宣传部部长。2月23日,中共中央与上海区委合组的特别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成立,任特委委员,宣委负责人。参与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 1927年2月,外公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最高领导机关特别委员会,与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李立三、陈延年等人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四·一二”大屠杀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并出...

鲍汝澧(1908—1971年)字岷东,寿县东津人。幼读私塾,及长务农。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入伍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

鲍汝澧(1908—1971年)字岷东,寿县东津人。幼读私塾,及长务农。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入伍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方振武部。出师北伐,辗转于湖北、河南一带,与军阀吴佩孚部激战,屡立战功,升任连长。14—26年,任国民党军四十四师少校营长,后任独立四十六旅营长。27年调国民党军一一○师,参加台儿庄战役,因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升任为少校团长。同年,部队调至武汉,守卫在桐柏山麓御敌,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大败日军。该师非蒋嫡系,于29年(公元1940年)被摘去兵权,编为十六师。他虽任少将步兵指挥官,但无军队,责其单人匹马去河南鹿邑招兵买马。次年,组成挺进四纵队,任少将总司令,开赴河南漯河等地整训。31年编为独立第一旅,任旅长。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原。他受命守卫郑州,阻击日本侵略军。战斗开始,因汤恩伯部不战南撤,鲍旅为求生存坚持抗日,部队由黄河岸转战至密县一带,迂回击敌,历经一周,后乘隙东进,过京汉铁路以东,经扶沟、沈邱一带,南渡沙河,经上蔡、西平,暗越京汉路,在嵖岈山与日军激战,双方伤亡不少。同年秋到达滇平,与上级接通关系后,杀回豫西。是年底,改编为六十二师,任少将师长。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受命驻防河南陕县。不久队伍被解散,复以通共之罪名,拘捕西安受审,囚居二年余,后经张轸电保释放。1949年5月,在武汉上游金口镇随张轸部起义。7月,正式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一军二一二师任师长。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任湖北省大冶军分区司令员,兼任二一二师师长。秋,大冶军分区撤销,调湖北军区司令部待分配。1953年9月,任湖北军区干校第一副校长。1955年3月,任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1958年5月,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1971年1月病逝。 来源:http://60.166.6.242:8080/was40/detail?record=257&channelid=13955&back=-1 【打印正文】 上一条:张克瑶 [ 2014-03-20 ] 下一条:没有了!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六安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新闻热线:0564-3936627 3284422 纠错热线电话:0564-3936625 3284022 广告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