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鞏[編輯]
何其鞏(1899年-1955年)[1],字克之,安徽桐城人(今安慶樅陽縣石磯青山人)。中華民國官員、北平特別市首任市長(也是北京歷史上的首任市長),後曾長期擔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
早年經歷[編輯]
何其鞏早年先後在桐城縣立中學、安徽省立蕪湖甲種農業學校學習,因參加學生遊行而被學校除名。[2]後來,他來到北京當教員,並擔任《正言報》記者。後入國民軍當上士文書。不久,1924年被馮玉祥派往蘇聯留學。1925年,他學習了共產主義理論後從蘇聯回國。1925年(民國14年),馮玉祥被任命為西北邊防督辦,何其鞏出任其秘書。不久升任秘書長,曾率西北軍代表團到蘇聯考察政治。歸國後任綏遠都統公署秘書長。[3][4][5]
1926年(民國15年),馮玉祥被批為「赤化」而下野赴蘇聯之際,何其鞏作為其機要秘書隨同赴蘇聯。同年,馮玉祥歸國,舉行五原誓師,何其鞏被任命為國民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隨軍經潼關入河南。1927年(民國16年)5月北伐之際,國民聯軍總司令部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何其鞏仍任秘書長。1927年6月,改任豫南行政長官兼民團軍軍長。其後,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內防處處長、中國國民黨河南省黨部整理委員、國民政府顧問、中央政治會議開封分會委員等職務。1928年(民國17年)6月,何其鞏出任國民政府統治下的首任北平特別市市長。1929年5月8日後,他稱病不再上班。1929年,改任首都建設委員會委員。
中年經歷[編輯]
1931年8月,他回到家鄉安徽省任職,歷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廳長、安徽省財政廳廳長。[4][6][5]
1933年5月,何其鞏出任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翌月,出任華北區救濟委員會委員。[4][7][5]1934年,時任北平政務委員會秘書長何其鞏密呈條陳,建議蔣介石在安定北方、鞏中部基礎上,著手經營西南。[8]
1935年12月,被任命為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936年10月,任北平中國學院(後改稱中國大學)代理校長。1937年起,北平處於日軍占領下,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何其鞏留在北平繼續擔任中國學院的代理校長,並拒絕出任臨時政府的公職。任內他延攬了一大批專家學者到中國大學任教。[4][7][5]
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任命何其鞏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駐北平特派員,不久即撤職。1947年,他辭去中國大學代理校長的職務。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曾參與策動第十一戰區起義,並參與遊說傅作義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留在北京市。[4][7][5]
逝世[編輯]
1955年,何其鞏在北京病逝,享年56歲。遺體葬在北京香山地區的福田公墓。[4][7][5]
家庭[編輯]
- 元配:龍薌畹,1939年病逝[9]
- 繼室:楊珍瑛,1940年與何其鞏結婚[9]
- 長子:?,2000年逝世[9]
- 次子:?[9]
- 三子:何嗣瓏,原名何嗣瑛,後因與楊珍瑛的「瑛」字重合,而被何其鞏更名為「嗣瓏」。2002年逝世[9]
- 幼子:?[9]
- 長女:何嗣瓊[9]
- 次女:?[9]
- 三女:何嗣珈[9]
- 四女:何嗣玫,2001年逝世[9]
- 五女:何韶,原名何嗣瑁,楊珍瑛所生[9]
參考資料[編輯]
- ^ 徐主編(2007)、669頁及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1931), p.132作生於1898年。劉國銘主編(2005)、1108頁及朱仲玉《北平設市後的首任市長何其鞏》作生於1899年。
- ^ 徐主編(2007)、669頁作此。劉國銘主編(2005)、1108頁記其先後在安徽公學、江淮大學學習農業及政治經濟學。
- ^ 劉國銘主編(2005)、1108頁。
- ^ 4.04.1 4.2 4.3 4.4 4.5 徐主編(2007)、669頁
- ^ 5.05.1 5.2 5.3 5.4 5.5 朱仲玉,北平設市後的首任市長何其鞏,縱橫2000年第08期
- ^ 劉國銘主編(2005)、1108-1109頁。
- ^ 7.07.1 7.2 7.3 劉國銘主編(2005)、1109頁
- ^ 「長江中部既為根本所在,與為犄角之西北,文化經濟皆落後不足道,斯西南後衛之經營尚矣。……川滇黔三省擁有七千萬以上之人口,形險而地膄。……即鈞座不能親往,亦宜派遺忠義大員統率重兵入川。……在彼建立國防重工業之主要部門,一旦國際大戰發生,乃能處於可戰、可守、可進、可退之地,爭取最後之勝利,達到復興民族之目的。」蔣欣賞何條陳,認為「頗中肯綮,足備參考」。見「總統府」事略室編:《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第廿八冊,1934年12月1日,台北「國史館」,2003年,第508-513頁
- ^ 9.009.01 9.02 9.03 9.04 9.05 9.069.07 9.08 9.09 9.10 代明,北平第一任市长何其巩与北池子南口88号,北京纪事2010年第10期.[2013-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相關條目[編輯]
教育職務 | ||
---|---|---|
前任: 王正廷 | 中國學院校長 (1943年左右改稱中國大學) 1936年—1946年 | 繼任: 王正廷 |
|
- 1899年出生
- 1955年逝世
- 中
- 元配:龙芗畹,1939年病逝
- 继室:杨珍瑛,1940年与何其巩结婚
- 长子:?,2000年逝世
- 次子:?
- 三子:何嗣珑,原名何嗣瑛,后因与杨珍瑛的“瑛”字重合,而被何其巩更名为“嗣珑”。2002年逝世
- 幼子:?
- 长女:何嗣琼
- 次女:?
- 三女:何嗣珈
- 四女:何嗣玫,2001年逝世
- 参考资料
[摘要]何其巩是抗日爱国的西北军将领、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民国首任北平市长。在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他力劝傅作义“不要做民族罪人”,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贡献。
何其巩(左二)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左三)等人。
中国大学建校时旧址。
何其巩。
何其巩,字克之,1899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南乡镇。他自幼随做塾师的父亲入塾读书,后就读于桐城中学、江淮大学政法系。1919年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会长,因参加“五四运动”,领导学运,被校方除名,遂到芜湖办乡村农场。为了谋生,还做过教师和记者。
1921年,何其巩北上投军,在张家口加入冯玉祥部队,任旅部上士文书。1925年,急于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情况的冯玉祥,派何其巩去苏联留学。何一年后回国,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李烈钧介绍加入国民党。1926年夏,冯玉祥又亲自带领何其巩等人赴苏联考察政治。1927年春,国民联军改名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何其巩任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政府顾问。
何其巩何许人?今天的读者知道的可能已经不多。概而言之,他是抗日爱国的西北军将领、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民国首任北平市长。在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他力劝傅作义“不要做民族罪人”,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了贡献。因此,他是历史不该遗忘的人。
身居高位
1928年6月,冯玉祥举荐何其巩,何成为民国首任北平市长。1931年夏,何其巩在上海被委任为全国财政委员会秘书长,同时应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之邀,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1933年5月3日,国民政府设立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蒋介石任命其盟兄、亲日派黄郛为委员长,何其巩被任命为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引发了何其巩对宪法和国体问题的思考。1934年9月,他在平津各报发表《宪草评议》,指出国民党拟定国体为三民主义共和国是“不伦不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在宦海浮沉中,何其巩目睹国民党对日妥协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对当局越来越失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又让他感受到民众的力量。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更使他受到鼓舞,转而走上“教育救国”之路。
教育救国
1936年夏,何其巩担任中大代理校长。在中大主持工作期间,他借鉴当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倡导“讲习自由”,学术气氛日渐活跃。他还积极支持进步教授和爱国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划出五间校舍作为学生会办公场所,并供给油印机、笔墨纸张等宣传用品,允许北平市学联迁入中大办公。时任中大中共党支部书记的任仲夷后来回忆说:“中大就像抗日战争中的解放区一样,成了北平学生运动的一个活动中心。”
1937年7月30日,北平沦陷,大批高校迁往西南。曾在中国大学任过教授的杨秀峰向何其巩转达中共中央意见,建议中大在北平继续办下去,何留在沦陷区为人民做些工作,何表示“义不容辞”。同时,国民政府教育部也来电指定中大留在北平继续办学,“作造就沦陷区青年遣往内地之枢纽,并作为掩护地下工作人员之机关。”
北平沦陷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一度中断对中大的资助,中大在经济上陷于困境。日伪教育部门乘机几度要送经费给中大,均遭何其巩回绝。全校爱国师生团结在何校长周围,共度时艰。
1938年,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社会部领导下的北平联络局秘密联系何其巩,组织“北方救国会”,由何牵头并出面联系不少上层人士加入。
北方救国会成立后,在输送大学毕业生和面临危险的爱国师生去大后方或抗日根据地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该会成员通过各种关系,了解和掌握日伪、伪伪之间的矛盾以及汉奸思想动向,为我所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伪对北平的统治更加严酷。燕京大学被日寇封闭,校长司徒雷登遭拘捕。燕大学子失去了校园,纷纷转入中国大学“借读”,燕大不少教师也转入中大工作。北方救国会也遭到严重破坏,秘书长张靖及不少会员被捕。1944年4月5日(清明节)晚上,何其巩在北池子住宅中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关押在东城煤渣胡同日本宪兵队监狱。何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绝一切审问,断然绝食五日。慑于何其巩的名望和社会影响,日方只得在第六天将其释放。
1946年暑假期间,中大国民党右派势力鼓动学生包围何其巩的住宅,声言何如果不下台就要打砸抢。中统系又收买蒙蔽了三青团夏令营数百名学生,乘数辆大卡车从颐和园赶到北池子团团围住何宅,在大门和院墙刷满了“打倒何其巩”、“迎接王正廷”的标语,用武力夺取了中大。何其巩从1936年至1946年,出任中大代理校长、校长达十年之久,其中八年是在沦陷区办学,备尝艰辛,力匡危局,为中国大学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可贵贡献。
千秋功过
北平沦陷期间,日军格外看重困居北平什锦花园家中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大特务土肥原亲自出马,贿买吴妻张佩兰,企图内外夹攻,迫吴就范。蒋介石获知这一消息,特嘱陈立夫致电何其巩对吴进行劝阻。当时吴宅处在日特严密监视之下,何其巩几经周折,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与吴见了面。一番恳谈之后,吴坚决表示,决不为日寇利用,背叛祖国。何将结果电复陈立夫转告蒋介石。这是何其巩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做的一件好事。
日本投降前夕,何其巩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将北方救国会秘书长张靖保释出狱。日本投降后,何其巩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北平代表,其职权相当于华北地区的最高当局。中共北平联络局联络人张靖向何提出要求,请其释放全部在押的中共人员,并资助路费使这些人平安回家。与此同时,何其巩也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共产党人一律不得释放。何其巩在两难之中经过思索后,决定释放全体在押抗日人员。命令下达后,监狱长进行了抵制。他毅然亲笔写下手令,指示将北平监狱关押的全体抗日人员数百人统统释放,内有中共党员九十余人。这一行动公然违背了蒋介石的旨意,后果可想而知。何其巩上任不到两个月,其办事处便予以撤销,李宗仁被任命为北平行营主任,接替了何的职务。
1949年1月2日,北平解放前夕,何其巩将亲笔书写的条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赠给傅作义。他对傅作义说:“我们一道北伐,攻克平津,长城抗日,多少旧日同胞罹难殉国。北平这座古都、这么多古建筑,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多么不容易!将军一世磊落,希望你流芳千古,不要做民族罪人。”他建议组建谈判代表团并开始联系谈判,傅作义接受了这一建议。北平和平解放,何其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军事管制委员会丰台接管组张靖特地向军管会最高负责人提交了一份关于何其巩情况的报告,内中详细叙述了何的历史和功过,报告最后提议在必要时安排何其巩拜会毛泽东主席。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成为历史的遗憾。
1954年秋,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的齐燕铭,向何其巩转达周恩来总理意见,希望他参加第二届全国政协工作。此时何已身患重病,不能工作。翌年10月17日,何其巩与世长辞,终年五十六岁。(文/刘景华)返回腾讯网首页>>
·如何用意识流讲述民国名人的婚外情 2015.09.28
·民国老师如何把语文讲得有趣 2015.09.27
·《民国文学十五讲》:熟悉的名字 陌生的人 2015.09.26
·民国名家们的中秋 2015.09.24目录
何其巩,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和平解放北京功臣。辛亥革命后,历经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北洋军阀政府盘踞北京等变故,最后蒋介石利用北伐战争胜利,建立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从此,北京改称北平。1928年6月,北平特别市政府成立,首任市长为何其巩。早年经历
何其巩早年先后在桐城县立中学、安徽省立芜湖甲种农业学校学习,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学校除名。 [2] 18岁时从安徽来到北京当教员谋生,并担任《正言报》记者。他认为在文盲遍地、风气未开的中国,光用犀利的文笔唤醒民众,很难达到改造中国的目的。于是投笔从戎,进入西北军在冯玉祥部下当了一名上士文书,很快就引起了冯玉祥的注意。当时冯正急于想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情况,他知道何其巩当过教员和记者,对地理、历史等比较熟悉,于是在1924年,派入伍不久时年25岁的何其巩去苏联留学。何其巩在苏联只住了1年,学了一些共产主义理论。1925年(民国14年)回国后,时任西北边防督办的冯玉祥提拔他为西北军边防秘书。不久,升任秘书长,并再次派他率领一个西北军代表团去苏联考察政治。归国后任绥远都统公署秘书长。 [3]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逐渐形成,北伐战争正在酝酿之中。1926年(民国15年),冯玉祥被批为“赤化”而下野,把军队交给张之江后去了苏联。在他出国之际,张之江顶不住直鲁联军的压力,被迫退出北京,撤往南口。同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通电率全军加入国民党。9月,在绥远举行五原誓师,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进军陕甘,与南方的北伐军互相呼应。何其巩于此时被任命为国民联军司令部秘书长,并随军由陕西经潼关进入河南。不久,国民联军改组为国民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仍任总司令,何其巩也跟着改任第二集团军司令部秘书长。1927年6月至1928年,何其巩又转任豫南行政长官兼民团军军长。其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内防处处长、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整理委员、国民政府顾问、中央政治会议开封分会委员等职务。1928年(民国17年)6月,北平特别市成立,时年29岁的何其巩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北平市的首任市长。其时,主政北平
北平市政府成立之初,何其巩即在市政会议第二次常会上提出临时动议“本市政府教育经费案”。决议:“先由财政局将崇关项下旧定之中小学经费三万五千元拨交教育局,其余二万五千元由市长及财政教育两局长迅速设法发放。”在市政会议第四次、第五次常会上,都重点讨论了贫民救济案,作出了“由市政府发起,以市长为主席,并请在野名流及慈善家加入其事务”,后来成立了定名为“贫民救济总会”的机构。它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贫民救济机构。中年经历
何其巩任职仅一年,1929年5月8日在主持完市政府市政会议第36次常会后,便称病不再上班。1929年,改任首都建设委员会委员。1931~1932年为安徽省政府委员,担历任省教育厅长、财政厅长。 [3] 1933年,他再次到北平,被任命为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翌月,出任华北区救济委员会委员。 [3] 1934年,时任北平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何其巩密呈条陈,建议蒋介石在安定北方、巩中部基础上,着手经营西南。 [4]1935年12月,何其巩被任命为冀察政务委员。这最后一个职务他是不大情愿接受的,因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以亲日派为主,他不愿意名列其中。于是他便在次年转到北平中国学院(后改称中国大学)校董会工作,并被任命为代理校长。北平沦陷期间,何其巩一心一意办教育,坚决不任伪职,他与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合称为在北平坚持办学的三位著名大学校长。 [3]据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大学革命历史资料·中国大学革命史大事纪要》记载,何其巩执掌中国大学期间,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教育。他扩充中国大学图书馆,并在馆内正厅的墙壁上亲书“读古今中外之书志其大者,以国家民族之任勉我学人”楹联,还亲自选定《中国大学国文教本》选文百篇,将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入选,要学生精读。中国大学地处北平,与抗日后方隔绝,全校教职员待遇微薄,忍饥耐寒,拒绝敌人资助。中国大学坚持“我们是中国人的中国大学”,“为教育而教育”的办学方针,获得沦陷区爱国知识界的支持,争以教授中国大学为荣,北方青年争以就读中国大学为荣。1937年8月后,留居平津各大专院校的一批坚持民族气节、不与日伪合作的教师,纷纷被何其巩校长聘到中国大学任教。燕京大学的齐思和、胡鲁声、张东荪、严孟群、袁贤能、李汝祺,协和医学院的裴文中、冯兰州、臧玉淦、徐希帆、谢少文等名教授均到中国大学执教。其他如清华大学的褚圣麟、刘明越,北京大学的俞平伯、蔡镏生、严东生,北平师范大学的陆宗达、王桐龄,天津南开大学的温公颐、翁独健、王之相、唐纪翔、孟昭威、孙人和、邸维周、王静如等,他们宁肯以微薄工薪应聘到中国大学任教,拒绝到有丰厚待遇的日伪主办的学校任职。何其巩校长抗战开始即肩负了在敌占区造就青年的重任,坚持做到:“董事会及学校一切机构无变动;不受奴化支配,拒绝日伪分子,优待忠贞人士;学生自由讲习,并运送抗日后方;学校证件,从未加盖过伪印;对参加抗日地下工作者,分别掩护”(见1946年4月15日天津《益世报》登载《中大返校节何校长报告校务》)。1941年美日开战后,又有一些大学停办,抗日战争期间,何其巩校长团结全校师生发展壮大了学校。曾在中大任教的名人有李大钊、蓝公武、李达、吴承仕、黄松龄、曹靖华、杨秀峰、吕振羽。自中国大学毕业的名人有李兆麟、白乙化、齐燕铭、段君毅、董毓华、黄诚、任仲夷、杨易晨、张友渔、张致祥、浦洁修、徐才、李大伟等。可谓人才济济,为一时之盛。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曾令何其巩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北平特派员。不久,发现何其巩不是他的嫡系,并且不是个唯命是从的人,赶快撤销其名义。何其巩回到中国大学。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参与了策动第十一战区起义工作,同时积极说服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搜索发现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