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早期领导人黄平复杂的一生1931年11月,他护送常委、军委书记(军事部长)的周恩来离开上海,经香港、汕头,再经粤东地区到瑞金

 

中共早期领导人黄平复杂的一生

2014-09-15 21:47:14  
字体大小:【  

 

    黄平,亦名黄有恒、黄国佐,祖籍广东中山,1901年8月生于湖北汉口。1908年2月,从家庭教师习《三字经》、《四书》、《五经》等,1911年2月,在汉口致祥里一所私塾学习语文、算术;1912年7月前往上海海宁路养志小学读书;1914年9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读中学,受英文教育较多。1917年9月,转至上海沪江大学附中学习。

    1918年9月,黄平入北京《英文日报》担任英文校对,同时兼任交通部铁道技术委员会英文打字员,直至1920年春。其间,他还在北京《英文导报》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校对。

    1920年秋,黄平转入北京俄国远东通讯社及其后的塔斯社任英文翻译兼编辑员。1923年12月,黄平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夏,他在莫斯科市内担任俄语翻译;不久,经赵世炎、陈延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0月,黄平回国,先到广州,与中共广东(两广)区委委员长周恩来联系,从事工人运动。10月底,黄平到香港,受赤色职工国际运输工人委员会委托,在香港建立国际海员俱乐部,吸收中、英、美等各国海员加入,开展改善海员生活待遇活动。当时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许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黄平亦在其中。

    1925年初,黄平任中共香港特别支部书记,并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驻香港特派员,以国民党员身份从事工人运动,在那里召开香港工会干部会议,团结工人开展反帝反军阀活动。

    同年1月,他到上海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仍返香港开展工运工作。

    5月,黄到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参与通过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决议案。

    6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发动香港大罢工,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上海“五卅”大屠杀,指定黄平、邓中夏(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杨殷(中共广东区委委员)、苏兆征(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杨匏安(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5人前往香港工人中进行组织发动工作,争取香港大部分工会团体参加罢工。6月19日,震惊中外的香港大罢工爆发。25万香港工人参加了这次大罢工,13万多香港工人陆续返回广州。其间,黄平以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顾问、中共广东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的身份,组织工人,坚持以罢工、抵制英货、封锁香港等三项武器同英帝国主义作斗争,参与组建与扩大香港各工会和广州以及广东全省工会。他带领香港中共党员深入到各行业工人中,发动成立各行业工会,并在工人中积极发展中共党员,从而促进了香港工会的进一步发展。黄平还大力支持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维护罢工期间的香港社会秩序。由于他懂英语且又善于外交,不久即成为香港工人运动领袖。

    1926年1月,黄平在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提出要坚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月,他还出席了中国海员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他参与了加强香港工人运动统一领导的有关工作,协助建立了香港总工会。5月,他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0月,他参与有关取消对香港实行封锁,让香港罢工工人恢复在香港、广州等地就业等问题的决策工作。这期间,黄平还担任广东工人部长,积极发动香港工人援助北伐战争,组织工人纠察队反抗国民党右派,阻止反动武装袭击工会,保卫广大工人的安全。

    1927年春,黄平当选为中共五大代表。4月底,他离开广州赴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参与批判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根据当时广东、香港两地工人运动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深入开展工农运动、组建工农武装、加强工农联盟,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的意见。这次会上,黄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6月,在武汉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黄平离开武汉后,到中共广东省委所在地香港,向省委同志汇报了中共五大通过的关于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土地问题、职工问题等决议。

    1927年夏,中共中央指定黄平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工人部长。此后他经常秘密来往于香港、广州之间,从事秘密的联络组织工作,发动工人以及革命人士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1927年8月,黄平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在香港、澳门、广州、佛山等地从事革命斗争。10月,他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军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1月,他兼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编辑委员会委员,为领导广州起义的革命委员会三人委员之一。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其间,他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和外交委员,在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平任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奉命转移香港处理善后事宜。1928年1月,在广东省委会议上,他作了有关广州起义问题的报告;后又到上海,向中共中央常委汇报广州起义有关情况及其经验教训。1928年2月黄平到设在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省委工委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身份,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协助中共中央常委、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开展白区秘密工作,组织工人进行革命斗争。

    同年5月,黄平作为广东党组织推选的中共六大代表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于6月在莫斯科郊区集体农庄大礼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其间,他任大会副秘书长,协助大会秘书长周恩来负责繁重的会务工作。这次大会选举中央委员时,黄平被列入51人的预选名单。但大会正式选举时,黄平则落选了。

    在莫斯科期间,黄平还出席了由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召开的“政治座谈会”,出任大会设立的政治问题、职工运动问题、军事问题、广州起义问题等多个问题委员会委员。他在大会和在各个问题委员会上发言,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废除军阀的法西斯统治,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此,应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发展工农群众组织,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争取革命胜利。

    1928年9月,黄平到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马列主义。其间,黄平还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12月,他到德国柏林参加国际反帝同盟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他强调:中国将坚持作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军阀的斗争。会后,黄平仍返列宁学院学习与工作。

    1929年7月,他调往远东华工武装部队(红河赤卫队)任党代表。在这期间,他积极鼓励部队同志坚持斗争,号召他们学习香港纠察队和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战斗。他还亲率华工武装部队在远东地区开展一些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1930年4月,黄平在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国内开展工农武装斗争和白区职工地下斗争信息汇报给赤色职工国际,亦将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有关指示文件转给中华全国总工会。

    9月,黄平到上海,出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会上,黄平汇报了共产国际、远东华工武装部队、赤色职工国际的情况,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春,他被递补为中共中央委员,同时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共产国际负责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

    1931年9月,黄平返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负责交通工作。11月,他护送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部长)的周恩来离开上海,经香港、汕头,再经粤东地区到位于江西南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护送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黄平仍返上海工作。

    1932年夏,黄平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长。他是继刘少奇、卢福坦之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其间,黄平协助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项英,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广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组织工人进行地下斗争,反击反动派。此外,黄平还在上海租界秘密出版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地下刊物,宣传工人运动,介绍有关经验,号召坚持开展反帝反军阀活动。

    1932年冬,黄平到北平(北京)、天津视察北方工人运动时,因叛徒张开运向敌人告密,12月6日,他在天津旅馆被敌人逮捕,27日被押送南京,关在敌宪兵司令部看守所。1933年1月,他写了“自首书”,后被转关南京薛家巷“自新招待所”。

    1933年4月,黄平出狱。其在南京的生活费用由胞兄负责。7月,黄平到上海与柴启明女士结婚。随后,他到苏州一所学校教英文,以此维持生计。1937年8月,黄平又转入上海,教青少年补习英文。次年7月,他在上海江西路猪行里谋到翻译一职。11月,他在上海公共租界卫生处谋得二等书记(文书)职位;1939年任一等书记;1940年升任科员;1942年冬,担任文书助理,管理文书档案兼起草英文函件;1944秋,任上海公共租界卫生处总务科长;1945年2月辞职,失业。1949年1月,黄平在上海海宁洋行(英美合资企业)做成本会计,4月再次失业。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此后黄平即向中共上海市委汇报了他被捕变节的经过并请求处分。经过3个月审查后,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当时党的政策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建议,安排黄平担任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对此,黄平十分感谢。

    1962年2月至5月,应广东有关部门邀请,黄平偕夫人柴启明往广州参观,住在越秀宾馆二楼。笔者时为党史部门工作人员,根据领导安排,访问了黄平。当时,黄平记忆力很强,他侃侃而谈,将他所知道的中共党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香港工人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工人运动、广州起义等,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如原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首届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林伟民、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等有关情况,都向笔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回答了笔者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黄平受到冲击。1968年11月2日,黄平受到审查。1978年11月18日,有关部门作出《关于黄有恒的审查结论》,称:“黄有恒于1951年和1959年在华北革(命)大(学)和复旦大学,对其被捕自首问题先后作过交代。这次审查没有发现新的问题,应恢复原职原薪,补发审查期间的工资(扣除已领的生活费)。”

    嗣后,黄平继续担任复旦大学教授,讲授英语、俄语,有关部门并补发了他一大笔工资。晚年的黄平一再表示,他十分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自己一定不会忘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后来,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撰写了香港大罢工等文章,并出版了《往事回忆》一书。

    1981年7月6日,黄平因病在上

黃平 (1901年)[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黃平(1901年8月-1981年7月6日),又名黃有恆黃國佐黃思明黃文治,俄文名沃羅夫斯基(Воровский),原籍廣東香山縣人,生於湖北漢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廣州起義領導人,被捕後自首。後來任英語教授。[1]

生平[編輯]

工人運動領袖[編輯]

他早年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附屬中學。1918年畢業之後,他到北京《英文導報》任翻譯。1920年,他在蘇俄遠東通訊社北京分社任英文翻譯。1923年,他經加拉罕推薦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在該校,他和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王若飛葉挺聶榮臻任弼時等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而且在1924年經趙世炎陳延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

1923年10月,赤色職工國際派他到香港創建國際海員俱樂部。1925年至1926年,他歷任第一屆中共香港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廣東區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任內他和鄧中夏蘇兆征領導了省港大罷工,並參與創建或擴建廣東省工會聯合會香港總工會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粵漢鐵路總工會廣九鐵路總工會廣三鐵路總工會等工會。 1927年,他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

廣州起義[編輯]

中國國民黨清黨後,黃平回到香港,繼續發動工人運動。1927年10月,他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當時南方局委員共6人:張太雷周恩來惲代英、黃平、楊殷彭湃)、南方局軍委委員。後來,他還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同年12月,他和張太雷等人領導廣州起義,並和張太雷周文雍組成了起義最高領導機構——革命軍事委員會。起義後,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他任該政府人民內務委員兼人民外交委員,張太雷死後後實際上擔負了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職責。[1]

在莫斯科[編輯]

廣州起義失敗後,他赴香港善後。1928年2月,他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中共江蘇省委工委委員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同年6月,他作為共產國際特約代表,到莫斯科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並任大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為周恩來)。後因被追究廣州起義失敗之責,他在此次大會上未能當選中央委員。同年8月,他入讀莫斯科列寧學院,和張國燾董必武李維漢王若飛等人成為同學。1929年9月,他任遠東工人游擊隊紅河赤衛隊)黨代表,準備在需要的時候率部開赴中國東北介入中東路事件。1930年4月,他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同年9月,他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11月,他接替將要回國的張國燾中共中央共產國際代表。[1]

莫斯科期間,他受到共產國際重視,曾多次應共產國際邀請匯報中國革命情況。共產國際還批准他加入了東方書記處專門委員會,在該委員會制定黨對蘇區工作、紅軍工作和游擊運動的指示。[1]

回到中國後[編輯]

1931年8月,黃平奉命歸國,於9月初抵達上海。起初他負責中共中央全部交通工作,即負責中央和各地的文件傳遞以及交通線的建立。他還建立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同莫斯科中央蘇區間聯繫的秘密電台,並在1931年4月至6月顧順章向忠發先後被捕叛變後,安排將周恩來通過交通線送至中央蘇區。同時,王明也去了莫斯科。周、王等人臨走前,決定在上海成立一個臨時中央政治局,一開始擬定的名單沒有黃平,後來經共產國際過問,黃平的名字被補入,黃平遂成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

在臨時中央政治局,黃平常受博古等人批評,並遭嚴重警告處分。但他仍然受到共產國際信任。1932年12月14日,他在天津視察工人運動時被逮捕。他被捕後,魯迅宋慶齡蔡元培等人曾經營救他。[2]但他於1933年1月6日寫下《自首書》,宣布脫離中國共產黨,隨後被釋放。此後雖然共產國際仍然希望挽救他,但他和宋慶齡見面後,在上海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將他的情況向共產國際進行了匯報,共產國際才最終放棄了他。後來,他在蘇州上海等地通過所掌握的英文謀生。[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向人民政府坦白交待了被捕和叛變經過,並請求處分。1949年8月,他被安排任復旦大學外語系教授。1962年,他受邀到廣州,寫下了一系列回憶省港大罷工的文章,後來重回復旦大學任教。「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遭到造反派衝擊,後被中央接到北京採取保護性隔離。[1]

1981年7月6日,黃平病逝於上海。[1]

參考文獻[編輯]

  1. 移至: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盧毅,一個不大不小的人物——中共黨史上的叛徒黃平,2010年04月29日
  2. ^ 魯迅年譜(3),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第504頁

延伸閱讀[編輯]


分類

海去逝,享年80岁。(转载《湖北文史》第八十六辑,本文作者何锦洲)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张树侯(1886

树侯铁笔堪绝 发布时间:2019-05-22 作者: 时洪平 阅读次数:564[字体:大 中 小]   辛亥革命老人张树侯,早年追随中山先生革命,“走 杭州,客吉林,屡濒于危。”在家乡以革命思潮引导学生 曹蕴真、曹渊、方运炽、曹鼎等革命志士走上革命道路。 后弃政从文,在书画、篆刻艺术上享有盛名,有“铁笔” 之称。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有诗赞曰:天际真人张树侯, 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   张树侯(1886——1935),名之屏,安徽寿县瓦埠人。     追随中山 奔走革命   张树侯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开馆为业。自幼从父兄课读, 勤奋好学。不久,父去世,赖母和哥哥抚养成人。光绪十六年(1890) 25 岁时中秀才。目睹清廷腐败无能,国事日非,他放弃了科举考 试,萌发了革命抱负。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在家乡和孙毓筠等密谋革命,创办了 “强立学社”,传播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安庆武备 练军学堂,与州人柏文蔚等取得联系。次年,得悉同盟会于东京 成立的消息,即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后为寿州豪绅孙 某侦悉,向州督周馥告密。周密令先暗杀郭其昌于狱中,然后逮 捕张树侯。幸为州人卞秉灿得悉相告,他立即潜逃。时郑赞丞、 李广缙在皖南筹办矿务局,他奔就之。清吏逮捕落空,下令通缉, 风声险恶。张树侯恐累及郑、李,乃潜逃杭州,依西湖韬光寺僧 人,隐伏暂避,化名为“尹其康”。至缉声稍懈,始返芜湖,任 皖江公学经学讲师,与吴旸谷结识。经吴介绍,参加同盟会。光 绪三十二年(1906)秋初,离开芜湖,与六安彭卓甫等同赴东北, 与柏文蔚等进行革命活动,后为吉林清吏达桂侦知,派人逮捕, 幸在州人胡殿甲的保护下脱险。他和卞秉灿等化装夜走吉延岗, 不能立足,乃潜越国境,到朝鲜清津投陈其顺处,办理文牍。后 动员陈起义,由于多种原因,结果使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到家乡,在芍西学堂任教,仍以革 命思潮灌输学生。曹蕴真、曹渊、方运炽、曹鼎等革命志士都是 他的学生,深受他的影响而走上了革命道路。宣统元年(1909),张树侯离开芍西学堂,与郑赞丞同赴上海,寓李少川家,组织革 命机构,宣传革命。次年,与州人张汇滔、管鲲南等回寿,组织 力量,联络武装,为光复寿州做准备工作。1913 年袁世凯叛国, 倪嗣冲督皖,下令通缉张树侯,被逼入川。...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彪炳史迹:安徽历史20件大事 1.春秋战国,老子庄子哲学思想,影响中土。 2.战国末期,楚国王城寿春保卫战失败,楚国亡国。 3.秦末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掀起推翻秦帝国的序幕。 4.砀郡公刘邦,推翻暴秦建立大汉帝国。 5.汉末三国,曹操父子结束大汉帝国。周瑜鲁肃协助建立吴国。 6.唐末朱温推翻大唐帝国。 7.元末韩三林刘福通起义,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大明帝国。 8.清晚期,安徽捻军起义,击杀满清蒙古亲王僧格林钦,策应太平天国起义。 9.破灭太平军、捻军,李鸿章淮军崛起。 10.桐城派文学,引领大清文坛。 11.吴越刺杀满清出洋五大臣,震慑大清权贵。 12.清末徐锡麟安庆起义,打痛满清各级官吏。 13.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为革命党找到新军起义这一制胜关键。倪映典发起广州新军起义。 14.柏文蔚率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伐第一军北伐,停战后担任安徽都督,招募陈独秀担任秘书。 15.段祺瑞协助袁世凯,创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四造共和,建立皖系政府。 16.陈独秀创立岳王会、中国共产党,为推翻民国打下基础。 17.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引领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派别。 18.杨振宁作为中国人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19.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私下写血书分田单干,开创了中国农村制度变革的序幕。 20.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创中国雇工超过7人的限制,为城市工商业发展闯出新路。 (敢为天下先,敢立敢灭,不畏强权) 澳门周成 注: 1.老子, 生於東周的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今属安徽临泉县,一说河南 周口市鹿邑县。 2.砀郡,刘邦为大秦(原楚地)砀郡沛县丰邑人。刘邦以沛公出山,以砀郡公领兵西进灭秦封汉王。砀郡郡治砀山县今属安徽,沛县今属江苏。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安徽记忆】 忆我的外公尹宽 2017-03-02 09:23:14 来源:  慢步烟火人间    举报 0 分享至 外公尹宽1897年出生于原石南乡雪池村一户农民人家。 其父亲尹宏谱忠厚老实、勤劳俭朴,人称“尹好人”,母亲笪氏是同村人,于外公8个月时死于肺结核病。外公还有一位姐姐,初为人妇之时,不幸早逝。 曾外祖母死后,曾外祖父没有再娶,他白天忙于农活,晚上为儿女洗衣浆衫,除此之外,他还编织箩筐等竹器,用以卖钱补贴家用。 在曾祖父的辛勤劳作支撑下,外公8岁时入私塾读书。由于他聪颖好学,当时尹氏家族的族长和族中的头面人物,都对外公的前途十分看好,感叹:“有益(外公原名)将来必成大器。” 外公青年时期,族人筹钱给外公继续深造。外公在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党校读书时,与进步教师高语罕交厚,受其影响, 积极投身了五四运动 。 1919年,他又在高语罕的帮助下,赴法国勤工俭学,也就是在此期间,结识陈独秀、周恩来、郑超麟等年轻的旅欧马克思主义者, 并于1922年6月与 周恩来 、赵世炎、李慰农、杨士彬等十八名代表,在巴黎成立“少年共产党”。 差不多也就是从这开始,外公的人生与政治密切相关 。 (赴法留学时的外公) 而外公的政治生涯,我也是从母亲口述及书籍资料中才得以了解:外公1923年署名“石生”主编《少年》杂志,连续发表《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等文章;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结业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日常事务。1925年,领导建立发展山东的中共党、团组织,开展 响应上海五卅运动的爱国群众斗争 。8月调任由地委扩大的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主持区委整顿党、团组织,加强对上海总工会和共青团区委的领导。 少年共产党笫二次大会集体照部分,后排左二为外公尹宽 1927年2月,外公继续被选为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主席团委员,仍任宣传部部长。2月23日,中共中央与上海区委合组的特别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成立,任特委委员,宣委负责人。参与上海工人第一、二、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 1927年2月,外公参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最高领导机关特别委员会,与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李立三、陈延年等人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 。“四·一二”大屠杀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