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早期领导人黄平复杂的一生1931年11月,他护送常委、军委书记(军事部长)的周恩来离开上海,经香港、汕头,再经粤东地区到瑞金

 

中共早期领导人黄平复杂的一生

2014-09-15 21:47:14  
字体大小:【  

 

    黄平,亦名黄有恒、黄国佐,祖籍广东中山,1901年8月生于湖北汉口。1908年2月,从家庭教师习《三字经》、《四书》、《五经》等,1911年2月,在汉口致祥里一所私塾学习语文、算术;1912年7月前往上海海宁路养志小学读书;1914年9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读中学,受英文教育较多。1917年9月,转至上海沪江大学附中学习。

    1918年9月,黄平入北京《英文日报》担任英文校对,同时兼任交通部铁道技术委员会英文打字员,直至1920年春。其间,他还在北京《英文导报》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校对。

    1920年秋,黄平转入北京俄国远东通讯社及其后的塔斯社任英文翻译兼编辑员。1923年12月,黄平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夏,他在莫斯科市内担任俄语翻译;不久,经赵世炎、陈延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0月,黄平回国,先到广州,与中共广东(两广)区委委员长周恩来联系,从事工人运动。10月底,黄平到香港,受赤色职工国际运输工人委员会委托,在香港建立国际海员俱乐部,吸收中、英、美等各国海员加入,开展改善海员生活待遇活动。当时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许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黄平亦在其中。

    1925年初,黄平任中共香港特别支部书记,并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驻香港特派员,以国民党员身份从事工人运动,在那里召开香港工会干部会议,团结工人开展反帝反军阀活动。

    同年1月,他到上海列席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仍返香港开展工运工作。

    5月,黄到广州出席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参与通过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决议案。

    6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发动香港大罢工,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上海“五卅”大屠杀,指定黄平、邓中夏(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杨殷(中共广东区委委员)、苏兆征(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杨匏安(中共广东区委监委委员)5人前往香港工人中进行组织发动工作,争取香港大部分工会团体参加罢工。6月19日,震惊中外的香港大罢工爆发。25万香港工人参加了这次大罢工,13万多香港工人陆续返回广州。其间,黄平以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顾问、中共广东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的身份,组织工人,坚持以罢工、抵制英货、封锁香港等三项武器同英帝国主义作斗争,参与组建与扩大香港各工会和广州以及广东全省工会。他带领香港中共党员深入到各行业工人中,发动成立各行业工会,并在工人中积极发展中共党员,从而促进了香港工会的进一步发展。黄平还大力支持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纠察队维护罢工期间的香港社会秩序。由于他懂英语且又善于外交,不久即成为香港工人运动领袖。

    1926年1月,黄平在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他提出要坚持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月,他还出席了中国海员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他参与了加强香港工人运动统一领导的有关工作,协助建立了香港总工会。5月,他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并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0月,他参与有关取消对香港实行封锁,让香港罢工工人恢复在香港、广州等地就业等问题的决策工作。这期间,黄平还担任广东工人部长,积极发动香港工人援助北伐战争,组织工人纠察队反抗国民党右派,阻止反动武装袭击工会,保卫广大工人的安全。

    1927年春,黄平当选为中共五大代表。4月底,他离开广州赴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他参与批判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根据当时广东、香港两地工人运动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深入开展工农运动、组建工农武装、加强工农联盟,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的意见。这次会上,黄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6月,在武汉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黄平离开武汉后,到中共广东省委所在地香港,向省委同志汇报了中共五大通过的关于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土地问题、职工问题等决议。

    1927年夏,中共中央指定黄平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工人部长。此后他经常秘密来往于香港、广州之间,从事秘密的联络组织工作,发动工人以及革命人士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1927年8月,黄平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在香港、澳门、广州、佛山等地从事革命斗争。10月,他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军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1月,他兼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编辑委员会委员,为领导广州起义的革命委员会三人委员之一。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其间,他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内务委员和外交委员,在起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平任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奉命转移香港处理善后事宜。1928年1月,在广东省委会议上,他作了有关广州起义问题的报告;后又到上海,向中共中央常委汇报广州起义有关情况及其经验教训。1928年2月黄平到设在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省委工委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以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身份,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协助中共中央常委、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开展白区秘密工作,组织工人进行革命斗争。

    同年5月,黄平作为广东党组织推选的中共六大代表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于6月在莫斯科郊区集体农庄大礼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其间,他任大会副秘书长,协助大会秘书长周恩来负责繁重的会务工作。这次大会选举中央委员时,黄平被列入51人的预选名单。但大会正式选举时,黄平则落选了。

    在莫斯科期间,黄平还出席了由共产国际总书记布哈林召开的“政治座谈会”,出任大会设立的政治问题、职工运动问题、军事问题、广州起义问题等多个问题委员会委员。他在大会和在各个问题委员会上发言,指出: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废除军阀的法西斯统治,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为此,应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发展工农群众组织,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争取革命胜利。

    1928年9月,黄平到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马列主义。其间,黄平还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12月,他到德国柏林参加国际反帝同盟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他强调:中国将坚持作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军阀的斗争。会后,黄平仍返列宁学院学习与工作。

    1929年7月,他调往远东华工武装部队(红河赤卫队)任党代表。在这期间,他积极鼓励部队同志坚持斗争,号召他们学习香港纠察队和广州起义中工人赤卫队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英勇战斗。他还亲率华工武装部队在远东地区开展一些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1930年4月,黄平在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国内开展工农武装斗争和白区职工地下斗争信息汇报给赤色职工国际,亦将共产国际、赤色职工国际有关指示文件转给中华全国总工会。

    9月,黄平到上海,出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会上,黄平汇报了共产国际、远东华工武装部队、赤色职工国际的情况,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春,他被递补为中共中央委员,同时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莫斯科共产国际负责中共与共产国际之间的联系。

    1931年9月,黄平返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担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负责交通工作。11月,他护送任中共中央常委、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事部长)的周恩来离开上海,经香港、汕头,再经粤东地区到位于江西南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护送周恩来到中央苏区后,黄平仍返上海工作。

    1932年夏,黄平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兼宣传部长。他是继刘少奇、卢福坦之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其间,黄平协助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项英,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广州、武汉、长沙、南昌等城市,组织工人进行地下斗争,反击反动派。此外,黄平还在上海租界秘密出版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地下刊物,宣传工人运动,介绍有关经验,号召坚持开展反帝反军阀活动。

    1932年冬,黄平到北平(北京)、天津视察北方工人运动时,因叛徒张开运向敌人告密,12月6日,他在天津旅馆被敌人逮捕,27日被押送南京,关在敌宪兵司令部看守所。1933年1月,他写了“自首书”,后被转关南京薛家巷“自新招待所”。

    1933年4月,黄平出狱。其在南京的生活费用由胞兄负责。7月,黄平到上海与柴启明女士结婚。随后,他到苏州一所学校教英文,以此维持生计。1937年8月,黄平又转入上海,教青少年补习英文。次年7月,他在上海江西路猪行里谋到翻译一职。11月,他在上海公共租界卫生处谋得二等书记(文书)职位;1939年任一等书记;1940年升任科员;1942年冬,担任文书助理,管理文书档案兼起草英文函件;1944秋,任上海公共租界卫生处总务科长;1945年2月辞职,失业。1949年1月,黄平在上海海宁洋行(英美合资企业)做成本会计,4月再次失业。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此后黄平即向中共上海市委汇报了他被捕变节的经过并请求处分。经过3个月审查后,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根据当时党的政策和中共上海市委的建议,安排黄平担任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对此,黄平十分感谢。

    1962年2月至5月,应广东有关部门邀请,黄平偕夫人柴启明往广州参观,住在越秀宾馆二楼。笔者时为党史部门工作人员,根据领导安排,访问了黄平。当时,黄平记忆力很强,他侃侃而谈,将他所知道的中共党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香港工人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工人运动、广州起义等,以及重要历史人物,如原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首届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林伟民、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苏兆征等有关情况,都向笔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回答了笔者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黄平受到冲击。1968年11月2日,黄平受到审查。1978年11月18日,有关部门作出《关于黄有恒的审查结论》,称:“黄有恒于1951年和1959年在华北革(命)大(学)和复旦大学,对其被捕自首问题先后作过交代。这次审查没有发现新的问题,应恢复原职原薪,补发审查期间的工资(扣除已领的生活费)。”

    嗣后,黄平继续担任复旦大学教授,讲授英语、俄语,有关部门并补发了他一大笔工资。晚年的黄平一再表示,他十分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自己一定不会忘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后来,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撰写了香港大罢工等文章,并出版了《往事回忆》一书。

    1981年7月6日,黄平因病在上

黃平 (1901年)[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黃平(1901年8月-1981年7月6日),又名黃有恆黃國佐黃思明黃文治,俄文名沃羅夫斯基(Воровский),原籍廣東香山縣人,生於湖北漢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工人運動領袖,廣州起義領導人,被捕後自首。後來任英語教授。[1]

生平[編輯]

工人運動領袖[編輯]

他早年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附屬中學。1918年畢業之後,他到北京《英文導報》任翻譯。1920年,他在蘇俄遠東通訊社北京分社任英文翻譯。1923年,他經加拉罕推薦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在該校,他和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王若飛葉挺聶榮臻任弼時等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而且在1924年經趙世炎陳延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

1923年10月,赤色職工國際派他到香港創建國際海員俱樂部。1925年至1926年,他歷任第一屆中共香港特別支部書記、中共廣東區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任內他和鄧中夏蘇兆征領導了省港大罷工,並參與創建或擴建廣東省工會聯合會香港總工會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粵漢鐵路總工會廣九鐵路總工會廣三鐵路總工會等工會。 1927年,他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1]

廣州起義[編輯]

中國國民黨清黨後,黃平回到香港,繼續發動工人運動。1927年10月,他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當時南方局委員共6人:張太雷周恩來惲代英、黃平、楊殷彭湃)、南方局軍委委員。後來,他還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同年12月,他和張太雷等人領導廣州起義,並和張太雷周文雍組成了起義最高領導機構——革命軍事委員會。起義後,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他任該政府人民內務委員兼人民外交委員,張太雷死後後實際上擔負了廣州蘇維埃政府主席職責。[1]

在莫斯科[編輯]

廣州起義失敗後,他赴香港善後。1928年2月,他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中共江蘇省委工委委員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同年6月,他作為共產國際特約代表,到莫斯科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並任大會副秘書長(秘書長為周恩來)。後因被追究廣州起義失敗之責,他在此次大會上未能當選中央委員。同年8月,他入讀莫斯科列寧學院,和張國燾董必武李維漢王若飛等人成為同學。1929年9月,他任遠東工人游擊隊紅河赤衛隊)黨代表,準備在需要的時候率部開赴中國東北介入中東路事件。1930年4月,他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同年9月,他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11月,他接替將要回國的張國燾中共中央共產國際代表。[1]

莫斯科期間,他受到共產國際重視,曾多次應共產國際邀請匯報中國革命情況。共產國際還批准他加入了東方書記處專門委員會,在該委員會制定黨對蘇區工作、紅軍工作和游擊運動的指示。[1]

回到中國後[編輯]

1931年8月,黃平奉命歸國,於9月初抵達上海。起初他負責中共中央全部交通工作,即負責中央和各地的文件傳遞以及交通線的建立。他還建立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同莫斯科中央蘇區間聯繫的秘密電台,並在1931年4月至6月顧順章向忠發先後被捕叛變後,安排將周恩來通過交通線送至中央蘇區。同時,王明也去了莫斯科。周、王等人臨走前,決定在上海成立一個臨時中央政治局,一開始擬定的名單沒有黃平,後來經共產國際過問,黃平的名字被補入,黃平遂成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1]

在臨時中央政治局,黃平常受博古等人批評,並遭嚴重警告處分。但他仍然受到共產國際信任。1932年12月14日,他在天津視察工人運動時被逮捕。他被捕後,魯迅宋慶齡蔡元培等人曾經營救他。[2]但他於1933年1月6日寫下《自首書》,宣布脫離中國共產黨,隨後被釋放。此後雖然共產國際仍然希望挽救他,但他和宋慶齡見面後,在上海的共產國際遠東局將他的情況向共產國際進行了匯報,共產國際才最終放棄了他。後來,他在蘇州上海等地通過所掌握的英文謀生。[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向人民政府坦白交待了被捕和叛變經過,並請求處分。1949年8月,他被安排任復旦大學外語系教授。1962年,他受邀到廣州,寫下了一系列回憶省港大罷工的文章,後來重回復旦大學任教。「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遭到造反派衝擊,後被中央接到北京採取保護性隔離。[1]

1981年7月6日,黃平病逝於上海。[1]

參考文獻[編輯]

  1. 移至: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盧毅,一個不大不小的人物——中共黨史上的叛徒黃平,2010年04月29日
  2. ^ 魯迅年譜(3),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第504頁

延伸閱讀[編輯]


分類

海去逝,享年80岁。(转载《湖北文史》第八十六辑,本文作者何锦洲)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五次啟用第十三軍番號,由國民革命軍第88師(前國民革命軍警備第2師、師長孫元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3師改名、師長湯恩伯、中央軍系統)、國民革命軍第4師(前黃埔軍校教導第2師、師長張治中、中央軍系統)合編,軍長錢大鈞,參謀長李祖植。該部隊後來投入長城戰役。 民國二十二年(1933)1月,錢大鈞卸任十三軍軍長,代理軍長由湯恩伯出任,隨後88師因任務結束調離,十三軍隨後即以第4師、第89師為主。 七七事變後,十三軍編入傅作義的第七集團軍,參加平綏線抗戰的南口防禦戰役 軍長湯恩伯 副軍長鮑剛 第4師,師長王萬齡 第89師,師長王仲廉 1937年10月,平漢路北段作戰,湯恩伯升任第20軍團長。第20軍團轄湯恩伯〔兼〕第13軍、關麟征第52軍、周碞第75軍、王仲廉第85軍。後鮑剛升任第13軍軍長。1938年初,張軫任軍長。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1938年6月,湯恩伯升任第31集團軍總司令,張軫接任第20軍團長,王仲廉接任第13軍軍長。該軍轄: 第23師:師長李必蕃 第110師:師長吳紹周 新編第35師:師長王勁哉。不久改稱第128師 1939年初,第23師與第85軍的第89師對調,第128師改隸湘鄂贛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89軍第193師改隸第13軍。第13軍在桐柏山區游擊。 1940年1月,張雪中任軍長。1930年4月,第193師該隸新編第2軍,新編第1師改隸13軍。 1942年下半年,第110師與第85軍第4師對調。1942年7月30日,張雪中升任第31集團軍副總司令,第85軍副軍長石覺代理13軍軍長。 1943年初第110師改隸第85軍,第89軍第117師改隸第13軍。 1943年5月,第13軍: 軍長石覺 副軍長吳紹周、王毓文、王公亮、舒榮 參謀長張純璽 第4師:師長蔡劍鳴 第89師:師長舒榮(兼任) 第117師:師長劉漫天 1944年5月,13軍參加豫湘桂會戰的豫中會戰。 1944年9月,第117師改隸暫編第一軍,新編第八軍暫編第16師改隸第13軍。 1944年底,第13軍奉命調往貴州,守貴陽。 1945年2月,暫編第16師被裁減,第九軍第54師改隸第13軍。1945年4月至5月,該軍參加湘西會戰和收復桂林之戰。 抗戰勝利後,1945年11月1日13軍在秦皇島登陸,進攻山海關。1946年1月,沿錦承線大舉

孙立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01-06 10:06:39

孙立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4-01-06 10:06:39 浏览次数:28 次 【字体:小 大】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原籍安徽省舒城县(今肥西县),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1928年回国,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2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曾率领38师(新1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1军在历时两年的第2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1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的战绩能和新1军相比。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13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隶属于第66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

潘赞化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

  潘赞化   语音   编辑   讨论 2   上传视频 潘赞化,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于1885年出生在天津,安徽桐城西乡(今桐城市潘家楼)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潘赞化是《新青年》早期撰稿人之一。  [1]    其代表作品有《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等。 人物关系 纠错 妻子   潘玉良       中文名 潘赞化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885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职    业 诗人 主要成就 辛亥志士,先后参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 出生地 天津  [2]   信    仰 三民主义 代表作品 《兴登堡元帅》,《法国名将霞飞将军》等 目录 1   人物生平 2   个人生活 ▪   救护孤女 ▪   陶塘兵变 3   人物轶事 ▪   《新青年》撰稿 ▪   诗词泄愤 人物生平 编辑   语音 潘赞化(1885-1959年),张知行将军的表兄。祖父曾官居天津知府,但父母早逝,他由慈祥的伯母戴氏拉扯大。 1901年,其兄潘缙华在 安庆 与 陈独秀 交好,倡导革命,组织社团,年方十六七岁的潘赞化热心参与,奔走其间。稍后,潘缙华被清廷通缉,其兄带着赞化逃往日本,适逢孙中山先生在东京组织 兴中会 ,潘氏兄弟均加入了兴中会。躲了一阵,见风声小了,兄弟俩又回到了安庆。兄在 徐锡麟 主管的巡警学堂任总教习,赞化在 安徽陆军小学堂 从事教学工作。 1907年7月6日, 鉴湖女侠 秋瑾 的战友徐锡麟在安庆组织反清起义失败,清政府疯狂搜捕革命党人,潘赞化因同情和支持徐锡麟起事,被迫再次东渡日本。直到辛亥革命时才回国,投奔新军 柏文蔚 部。1912年安徽都督 柏文蔚 派潘赞化担任芜湖海关监督,那时的财政部由 北洋军阀 控制,潘赞化不愿把关税上交财政部,而是汇寄到上海同盟会。不久,中山先生巡视芜湖,接见了潘赞化,赞扬了潘的义举。 1913年,新任安徽都督倪嗣冲,免去潘赞化芜湖海关监督一职。潘携玉良寓居上海。此间他资助革命党人倒袁,与乡友陈独秀过从甚密。1915年,云南蔡锷通电讨袁,潘赞化赴滇参加讨袁活动,云南起义无疑给袁世凯以毁灭性一击。潘因此获“云南起义纪念章”之殊荣。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宣言护法,潘赞化又去广州在孙中山先生麾下,参加护法之役。受孙中山之命入川东、鄂西,宣慰柏文蔚、黎天才、蓝天蔚、王天纵等